在动态课堂中历练应变能力
<p>1.认真备课,心中有数</p><p>笔者在前几篇文章中提到,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设计有挑战性、有难度、有预期目标的任务,让学生通过探索、合作、互助等行动应用学到的英语语言知识,历练各种交际所需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具备讲授、讲解等“讲”的技能外,还要掌握行之有效的设计、组织、指导、点评、应对、说服、辩论、疏导、监控等多项“干”的技能。</p><p>笔者的经历证明,教师要真正掌握这些“干”的技能并不容易,不是单靠观摩、模仿、听讲座就能学会的。</p><p>从“知道应该怎么做”到“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是教师从一名普通的教学工作者向明师、能师、匠师、导师、名师一步一步迈进的过程。明师,即明理之师,明白教学之根本理念;能师,即能教、会教之师,能将教学理念融会贯通于教学实践当中;匠师,即独具匠心之师,善于设计任务,拥有招牌绝活;导师,即引导之师,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名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名师,业内口碑相传的名师。</p><p>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教师若要求学生做到“干中学习”(<span word="learning">learning</span> <span word="by">by</span> <span word="doing">doing</span>),自己就要学在先、练在先、干在先。</p><p>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完成课文意义解读、篇章分析、介绍作者及背景、依据上下文理解词义、应用词句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时,除了自身在课前进行认真准备,对各个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有教案可依之外,还要在课堂上耐心地指导学生,教会其独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方式方法,而不是全部由自己代劳。</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