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7:44

抗疫居学背景下提升三年级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以《解决问题之连除问题》一课为例(节选)

<p>在上学期教学“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时,就开始引导学生借助画图表示出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帮助学生提升数学信息的提取能力,并通过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审题的内容画图,把该题的条件、问题在图上表明,借助实物图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还原本来的面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p><p>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以名师同步课堂为主线,利用“钉钉”网络在线答疑为辅,每日根据名师同步课堂的进度,布置相对应的适量作业巩固当日所学内容。</p><p>一、问题聚焦</p><p>(一)现象描述</p><p>2月20日 在观看名师同步课堂《混合运算》(因名师同步课堂小学三年级数学选用的是北师大版的例题,所以题目为《混合运算》,人教版相对应的内容是《解决问题之连除问题》)后,因课上教师已经出示了预设的学生会画出的两种图以及用连除或先乘后除的方法,所以在课后布置了课本第55页第6题,要求先画一画图,再列式计算,看看能不能用两种方法解决。</p><p>发现:能够按要求画图 19.6% ,画图不准确及不会画图的 80.4 %。能够画图的同学,也能够用两种方法解决,不会画图的只能用一种方法或者一种方法也不能完成。</p><p>(二)原因分析</p><p>1.访谈调查</p><p>针对出现上述现象的学生,逐一用电话、微信、钉钉等聊天工具进行访谈,汇总出以下原因:(1)没有申请题意,不知道要画图;(2)不知道怎么用图画表示题意和问题;(3)对题意理解有偏差。</p><p>2.确定原因</p><p>根据对学生作业批改情况和访谈情况调查结果,汇总出“画图”没有达到效果的原因有如下几点:</p><p>(1)原来的课堂以教师为主,“老师画”代替了“学生画”。</p><p>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利用课间或自己画图,代替了学生自己画图,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联系。学生没有足够的练习自然也不会画,或者画得标准。</p><p>(2)学生认为解决问题只要能得出答案即可,没有认识到画图的重要性。</p><p>在平常的练习和考试中,较少出现解决问题用画图方法完成,或要求用画图表示出题意的题目,大多数解决问题都是要求算出结果作答。久而久之,学生也认为只要能够列式算出结果就算完成任务了。</p><p>(3)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用图画的方式表示出完整的题意。</p><p>个别学生对于文字还存在不认识的情况,对于图的理解也有很大偏差,个别学生审题能力不足,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所以不能准确画图。</p><p>(三)问题确定</p><p>基于以上分析和思考,确定要研究的问题是:抗疫居学背景下提升三年级学生用画图法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p><p>一、寻求策略</p><p>(一)文献学习</p><p>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中明确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p><p>2.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必须遵循这样的过程:动作感知—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前后顺序是不变的。而画图策略的运用恰好可以把这一学习过程落到实处,因此,对于数学学习中一些抽象的知识,教师可借助画图,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事物,提升教学效果。</p><p>3.统揽人教版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每册教材中都在渗透“画图策略”,强化数形结合思想。在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一般都是情境图、实物图、方块图建立数的概念,学习计算要借助实物图或示意图理解算理;高年级则将“画图策略”作为倒推、转化等方法来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p><p>(二)拟定策略</p><p>基于问题分析和文献学习,我确立了以下策略改进我的“画图策略”的教学:</p><p>第一,会读图,引导学生理解各个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p><p>借助疫情背景,创设情境:李叔叔自发向武汉运送生活物资。以谈话的形式进入主题:运送物资时怎样安排这些物资的运送呢?然后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指导学生从主题图中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鼓励学生将数据标明。这样便于学生下一步正确理解题意。</p><p>第二,会画图,引导学生用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出数量关系。尝试借助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也是教学重难点。因此设计三个问题,为学生画图做导航:问题一:物资共有多少?学生先尝试画一画,个别展示,启发学生怎样画更简单、更清晰。问题二:怎样表示出用2辆车运送?问题三:怎样表示出3次运完?此时会出现多种情况,只要理解正确,都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图,再算一算。针对个别学生追求绘画的准确,教师可以抓住契机,及时讲解,数学中的“画”,与美术中的“画”有所不同,讲究简单明了即可。</p><p>第三,会用图,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p><p>画图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自己理解题意,解决问题。在学生初步掌握画图理解问题的基础上,及时向学生提问“你想先求什么?”,鼓励学生发言。通过不同的图,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p><p>二、付诸实践</p><p>(一)课堂目标</p><p>为了确定教学的方向,也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我设置了一个学习小目标:尝试借助实物图或示意图表示出数量间的关系。</p><p>(二)画图有步骤</p><p>课堂上,为保证学生能够习得画图法的技巧,我设置了一些步骤进行“导航”:</p><p>1. 物资共有多少?如何用图来表示?</p><p>2. 怎样表示出2辆车运送?</p><p>3. 怎样表示出3次运完?</p><p>(三)练习贴生活</p><p>1. 附近的爱心人士,得知这一消息,也要加入李叔叔,组建了一个爱心车队,这次要运送180吨货物,4辆车2次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吨?</p><p>(四)评价方式多元化</p><p>首先,由学生互评,从画图是否包含了所有有用的数学信息、图是否清楚、各部分关系是否正确。</p><p>然后,老师做整体评价,优秀作业分享展示。</p><p>四、获得经验</p><p>(一)积累方法</p><p>抗疫期间,学生的居家时间较长,一味布置计算作业等基础练习,学生乏味,借此机会,布置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调节学生的身心。</p><p>以下是我经过本次微研究总结出的方法:</p><p>(二)研究体会</p><p>1. 关注学生,明确需求</p><p>“疫情”的影响,师生不能面对面交流互动,但要借助网络平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借助这个特殊时期,培养学生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明确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及时引导。</p><p>1. 相信学生,亲历画图过程</p><p>在疫情期间,教师不能面对面与学生沟通交流,不能手把手教画图,但要利用这样的一个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由“实物图”到示意图,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有困难,教师要不断鼓励,及时引导,让学生亲历画图的过程。借此机会,由“老师画”变为“学生画”,切实利用好画图策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去做,去画,画不好没关系,多次练习,总会有成效。</p><p>2. 自我发展</p><p>问题的产生,迫使教师寻找方法,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这不仅是学生提高的机会,也是老师自我发展的机会,借助疫情,将学生的问题数据化,从数据中找出问题的根源,也让我收获颇多。</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疫居学背景下提升三年级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以《解决问题之连除问题》一课为例(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