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回顾与整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教案教学设计
<p>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p><p>教学内容:</p><p>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4〜88页。</p><p>教学目标:</p><p>知识和技能:</p><p>1、了解数据调查的一般方法,能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数据,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p><p>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p><p>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积极参加统计实践活动,利用统计结果分析问题,建立初步的统计观念,体验统计数据及统计图在研究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p><p>重点难点:</p><p>重点:对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平均数进行复习。</p><p>难点:对各种统计表、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p><p>教具学具:</p><p>课件、统计表。</p><p>教学设计:</p><p>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p><p>师:同学们,统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今天我们就来复习统计的相关知识。</p><p>师出示统计表。</p><p>生仔细阅读调査表。</p><p>师:谁能说一说表中的数据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收集吗?</p><p>生1:可以到村镇去实地调査交通工具。</p><p>生2:可以到养殖场调查各种禽类的解化期。</p><p>生3:可以査阅资料。</p><p>师:同学们知道得真多,你们还知道哪些收集数据的方式和途径?</p><p>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根据学生汇报,师小结。</p><p>小结:常用的方法有实地调查、实验、测量、上网、查阅资料等。</p><p>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p><p>师:同学们,上一周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大家调查各自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个数,现在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调查的?</p><p>全班进行交流,汇报自己调查的方式、过程。教师作为参与者介绍自己的调査情况。</p><p>师:下面每个同学汇报一下自己的调查结果,我们共同完成调查结果的统计。</p><p>学生汇报调査结果。</p><p>师:好啦,每个人调查的结果都纪录下来了,下面请大家把我们的调查结果按丢弃塑料袋的个数进行整理和归纳。</p><p>教师出示统计表,师生根据数据进行填写。</p><p>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整理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p><p>学生可能会提出:</p><p>(1)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p><p>(2)平均每个家庭一周内丟弃多少个塑料袋?</p><p>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这里也有几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解决。</p><p>师: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一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p><p>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其中。</p><p>学生汇报结果。</p><p>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如果把塑料袋展开,你能估算出一个塑料袋的面积有多大吗?谁来说一说怎样估算?</p><p>学生可能会说:</p><p>(1)可以把塑料袋展开后的形状看作是近似的长方形,然后测量长和宽分别大约是多少,再求面积。</p><p>(2)也可以直接把塑料袋看作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先估算一个面的面积,再乘2。</p><p>师:这些方法都不错,我们先按第(2)种方法估算一下。学生测量,并计算。然后再把塑料袋剪后,测量计算。</p><p>师:我们估算出了一个塑料袋的大致面积,下面请同学们算一算,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大约有多大面积?</p><p>学生算完后交流。</p><p>师:还记得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吗?</p><p>学生如果不记得,估测或告诉学生。</p><p>师:现在算一算,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周内丢弃塑料袋的面积相当于多少间教室的面积?</p><p>学生算完后,订正得数。</p><p>师:照这样计算,我们全班同学的家庭一年内丢弃塑料袋的面积相当于多少间教室呢?</p><p>学生算完后交流,关注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先算一个月丢弃的塑料袋面积相当于多少间教室,再乘12。先求一年有多少周,再与每周丢弃塑料袋面积相当于教室的数相乘。</p><p>教师分别提出问题③和问题④,让学生根据本班、本校师生的实际人数进行计算。</p><p>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获得数据整理的经验和方法。</p><p>师:今天,我们进行了丢弃塑料袋的调査,谁知道废弃塑料袋有哪些危害呢?</p><p>让学生交流塑料的危害,教师参与交流并提出:如果我们班和全校同学丢弃的塑料袋全部散落在野外,会怎么样呢?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p><p>三、统计图</p><p>1.出示教材第86页例2统计表。</p><p>师: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p><p>生仔细观察后、回答。</p><p>师:你可以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表中的数据?</p><p>生1:条形统计图。</p><p>生2:折线统计图。</p><p>出示教材中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p><p>师:同学们选择的统计图不一样,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吗?</p><p>生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每天有多少名游客。</p><p>生2: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这几天游客人数的变化情况。</p><p>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条形统计图可以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根据它们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图表,帮助我们更直观、清楚地分析数据。</p><p>师:根据统计图你能说一说哪几天人数呈上升趋势?从哪天起人数开始减少?</p><p>生观察讨论后,汇报。</p><p>生:从第一天到第四天呈上升趋势,从第4天起人数开始减少。</p><p>师:现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p><p>生思考后汇报,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p><p>2.折线统计图的画法。</p><p>(1)出示例3问题(1)。</p><p>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表中的数据师:画图之前,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画折线统计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p><p>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p><p>①先写好统计图的名称,注明制图日期,以免漏掉。</p><p>②横轴、纵轴要平均分,间隔要相等,这样才能准确地表示变化的情况。</p><p>③写出各点数据,顺次连出折线。描点时要找准。</p><p>④描点时,要及时写上各点数量。</p><p>师:知道了注意事项,同学们开始画图吧。</p><p>生独立完成绘图后,全班展示。</p><p>师:观察你绘制的图,分析该城市人口的变化情况,预测: 年后该城市可能会有多少人口?</p><p>生独立思考后,在班内说一说。</p><p>四、拓展提高</p><p>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p><p>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