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7:39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利息》教案教学设计

<p>第11课时利息</p><p>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6页例5,练习五第3~5题。 第( 11 )课时</p><p>教学目的 1.学生经过收集和整理有关储蓄资料,了解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p><p>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掌握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p><p>3.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教学重点 能用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p><p>教学难点 理解用利息、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p><p>教学准备 </p><p>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p><p>情景引入 1.谈话引入</p><p>教师:同学们,老师的一个朋友家里积攒了一万元钱。请你帮我朋友设想一下,要想获得更多的钱,我的朋友可以用这一万元钱进行哪些投资?</p><p>教师总结:储蓄不但风险小,而且还能获得比原来更多的钱。其中银行多付的钱我们就叫它利息。</p><p>2.揭示课题</p><p>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计算利息的问题。板书:算利息 </p><p>自由发言 </p><p>探究新知 1.反馈信息,了解概念</p><p>(1)整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储蓄的资料。</p><p>教师巡视指导。</p><p>(2)交流、展示、评价。</p><p>其他小组的同学请仔细地听,这个小组汇报完后请你发表看法和意见。</p><p>教师:(出示教科书16页银行利率表)你能说一说,整存整取一年,年利率3.25%表示的意义是什么?零存整取三年,年利率4.25%表示的意义呢?</p><p>小组在展示、汇报、补充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鼓励、评价并板书。</p><p>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p><p>(3)联系生活举例说明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p><p>(4)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探讨学习的算利息,实际上就是我们所学的百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之一。要求利息,必须知道本金、利率和时间。从今天的学习中可以看出,数学知识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生活的周围。</p><p>2.运用概念,解决问题</p><p>(1)出示例5</p><p>(2)针对讲解(教师纠错)</p><p>板书:到期利息、税后利息、利息税</p><p>板书:利息税=利息×5%</p><p>税后利息=利息×(1-5%)</p><p>3.指导学生看书第16页并小结 小组讨论,理解概念</p><p>在小组中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有关储蓄的资料</p><p>全班交流汇报。倾听他人发言,并适时进行补充。</p><p>说说自己对年利率的理解</p><p>举例说明什么是本金?什么是利率?什么是利息吗?</p><p>学生独立收集信息,并解决问题。(部分学生板演)</p><p>说一说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p><p>看数学书第16页 </p><p>巩固练习 1.学生课堂活动</p><p>(1)同桌议一议:400元钱存3年,怎样存合算?</p><p>(2)反馈学生讨论情况,板书存款的方式。</p><p>(3)怎样存合算?</p><p>教师:哪种存款方式最合算?</p><p>(4)反馈:选择合算的存款方式。</p><p>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第5题</p><p>评讲反馈。</p><p>3.完成教科书第17页第3题</p><p>4.教科书第17页第4题</p><p>学生收集信息后反馈,介绍国债并强调国债不缴纳利息税。 </p><p>交流有哪些存款方式</p><p>猜测后,再分组用计数器计算验证。</p><p>独立完成</p><p>学生收集信息并质疑,再解答</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利息》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