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教案教学设计
<p>第4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p><p>【教学内容】</p><p> 教科书第43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p><p>【教学目标】</p><p>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p><p>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p><p>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p><p>【教学重难点】</p><p>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p><p>【教具准备】</p><p> 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p><p>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p><p>师:(出示一个纸做的袋子)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漂亮的纸袋子需要多少纸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p><p>师:今天我们就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p><p>二、探究学习</p><p> 1、教学例2</p><p>让学生齐读例2。</p><p>师: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p><p>生:有一个面不做,只需要求出5个面的面积。</p><p>让学生先试着计算,再交流汇报。</p><p>师:你是怎样计算的?</p><p>生1:25×35×2+10×35×2+25×10=2023(cm2)。前后面左右面下面</p><p>生2:(25×35+10×35+10×25)×2-10×25=2023(cm2)。六个面的面积上面</p><p>……</p><p>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p><p>生: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明确应算哪几个面。</p><p> 2、试一试</p><p>师:做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红绸?</p><p>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来思考应算哪几个面,再独立解决。</p><p>汇报交流:</p><p>生1:我是这样思考的:这个灯笼上下面都是空的,不需要做,只需求前、后、左、右4个面的面积。3.5×5×2+3.5×5×2=70(dm2)</p><p>生2:我认为还可以这样算:3.5×5×4=70(dm2),因为它4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p><p>师:他的思考方法很独特,明白这样算的原因吗?再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给同桌说说吧。师:在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p><p>三、课堂活动</p><p>1、课堂活动1</p><p>先动手量出计算表面积需要的数据,再算一算,然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进一步知道计算表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以及应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p><p> 1、教科书第43页的课堂活动第2题</p><p>让学生4人小组先猜一猜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会不会相等,再动手摆一摆,算一算。</p><p>汇报交流:</p><p>生1:我把它们放一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7cm2。</p><p>师:为什么表面积会减少呢?</p><p>生1:8个小正方体摆在一起就会减少14个面,所以表面积减少了14cm2。</p><p>生2:我把它们放两排,摆成了一个长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0cm2。</p><p>生3:我把它们放两层,摆成了一个正方体,发现表面积减少了24cm2。</p><p>师:表面积的大小是否与摆成的形状有关呢?</p><p> 3、课堂活动3</p><p>量一量,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书皮纸。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同伴间的协作能力。</p><p>四、课堂作业</p><p> 练习十三第4题。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汇报时谈谈需要求几个面的面积,怎样算。</p><p>五、课堂小结</p><p>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