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数学课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p>“长方形的面积怎么算?”“长乘宽啊。”“为什么是长乘宽呢?”“我也不知道,老师没讲啊。”朋友辅导孩子时遇到了困难又来咨询我了,听了她和孩子的对话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p><p>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对一些概念、定义和公式明明给学生讲得很清楚明白,但仍有一些学生只记住了结果却忘记了过程。学生在六年级学习了体积之后,对物体的表面积、体积不但计算公式糊涂了,连对应的单位名称,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混淆了,我觉得归根结底学生对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不清晰才导致以上错误的发生。其实在讲面积单位时,课本上明明有这样三句话: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厘米。边长为一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分米。边长为一米的正方形面积是一平方米。在后面讲面积单位的换算时,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从而找到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的结论,由于这节课操作的难度比较大,老师可能会课件演示过程不让学生动手操作,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过程没有深刻的印象只靠死记硬背记住了结论。还有些学生通过观察课件找到了图形之间的联系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是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即100平方厘米,从而类推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米=20230平方厘米,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后如果教师能够强化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回家再动手操作一下或者边操作边给家长讲一讲过程,学生会对这节课的内容记忆会更深刻一些,毕竟实践出真知,也为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是触类旁通的。</p><p>在数学课堂上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通过动手能自己发现得到的结论教师一定不要包办,这样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提高,学生才能积累一定的实践活动经验,把学数学变成做数学,知道了来龙去脉,才能对数学知识理解的更透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