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7:32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设计

<p>第一课时</p><p>24时计时法</p><p>教材第82、第83页的内容。</p><p>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p><p>2.教育学生珍惜时间。</p><p>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p><p>钟表,投影仪。</p><p>1.口答。</p><p>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大月有多少天?</p><p>哪几个月是小月?小月有多少天?</p><p>每年二月有多少天?闰年全年有多少天?</p><p>2.填空。</p><p>(1)90分=()时()分</p><p>(2)2时=()分</p><p>(3)2023年是()年,有()天。</p><p>3.导入新课。</p><p>提问:时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多少小时?1天有多少小时?</p><p>讲述:在一天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2圈,共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p><p>教师分别在钟面上拨出学生上学、吃饭、放学和睡觉的时间,让学生识别。</p><p>说明:按照这种普通计时法,一般要指出是上午、中午、下午、晚上。</p><p>1.投影出示主题图。</p><p>(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p><p>21:00是几时?</p><p>(2)猜一猜,说明理由。</p><p>(3)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p><p>2.讲述24时计时法。</p><p>(1)教师演示。</p><p>1日里时针正好走两圈,从夜里0时开始到中午12时,时针走1圈是12小时;从中午12时再走到夜里0时,时针又走1圈,也是12小时,一共是24小时,也就是1日=24时。通常我们把这种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p><p>(2)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有24小时。</p><p>3.操作感知。</p><p>教师把钟拨到下午1时。</p><p>提问:用24时计时法表示应该是几时?(13时)</p><p>再往下走,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5时是几时?</p><p>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呢?〔只要用3+12=15(时),5+12=17(时),就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这一时刻〕</p><p>晚上11时是几时?(23时)</p><p>晚上12时与第二天有什么关系?(正好是第二天的0时,所以常常说0时或0点,而不说24时)</p><p>4.解决问题。</p><p>(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p><p>(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小时。</p><p>(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两圈。</p><p>1.连一连。</p><p>(1)投影出示。</p><p>连一连。</p><p>15:30 12:2023:00</p><p>(2)理解题意。</p><p>(3)独立连线。</p><p>(4)订正,并说明理由。</p><p>2.照样子,填一填。</p><p>照样子填一填。</p><p>18:2023:38</p><p>下午6:06晚上8时凌晨4:45 </p><p>(1)看清是哪种计时法。</p><p>(2)尝试独立填写。</p><p>(3)老师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p><p>(4)填空。</p><p>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p><p>(1)读题,看懂题意。</p><p>(2)讨论解答方法。</p><p>(3)交流解题思路。</p><p>(4)填空。</p><p>课堂作业新设计</p><p>1.略</p><p>2.18:2023:2023:384:45</p><p>下午6:06 晚上8:00 晚上11:38 凌晨4:45</p><p>思维训练</p><p>早上8时30分中午12时30分下午4时30分</p><p>或8:2023:30 16:30</p><p>24时计时法</p><p>1日=24时</p><p>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转化: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两种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计时法。</p><p>教材呈现了一个学生一天的日常生活场景:睡觉、起床、学习、吃午饭、课外活动、吃晚饭、看电视、睡觉,在不同时间进行不同的日常活动。这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的事,从而就引出了对24时计时法的探讨。通过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介绍了在l日的时间里,时针正好走两圈,说明1日有24小时,因此我们经常采用24时计时法。结合自身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探讨发现如何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某一时刻。</p><p>古代计时法</p><p>1.十二时辰制。 </p><p>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p><p>2.二十四时辰制。 </p><p>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