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p> </p><p>教材分析:</p><p>教学内容和要求是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与球。所谓直观认识,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简单操作,初步了解这些几何形体的形状,并把它们的整体形状保留在大脑的记忆里,作为以后识别和辨认的参照;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了解生活中有许多这些形状的物体,并能把看到的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形体联系起来,用几何形体的名称描述实物的形状。</p><p>设计理念:</p><p>《认识图形》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p><p>教学目标:</p><p>1、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p><p>2、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p><p>3、通过学习,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p><p>教学重、难点:</p><p>学生经历观察、滚、推、搭、转、摸等过程,认识长方 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并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p><p>课时安排:</p><p>1课时</p><p>教学准备:</p><p>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p><p>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喜欢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师出示多媒体,屏幕上有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乒乓球、魔方、接力棒、排球、皮球、三棱镜等实物)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学生自由说)它们的形状一样吗?(学生抢着说)</p><p>【过程说明】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学生感到亲切,符合小学生爱玩玩具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欲望。</p><p>二、探索新知。</p><p>(一)、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p><p>1、分一分 师:请小朋友们把桌子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块儿。(师不停地转着,指导小组合作。)</p><p>【过程说明】渗透分类思想,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不同。</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