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量一量,比一比》教案板书设计教学设计
<p>量一量,比一比</p><p>一课时</p><p>教学内容</p><p>量一量,比一比。(教材第88、第89页)</p><p>教学目标</p><p>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p><p>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新知意识和合作意识。</p><p>重点难点</p><p>重点: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p><p>难点:选择不同的标准描述物体的长度。</p><p>教具学具</p><p>课件,每组一把米尺,一个皮尺,2张练习纸和一台身高仪,学生尺</p><p>教学过程</p><p>一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p><p>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厘米或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今天上新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做一件事情。每组选两名代表,用学生尺(20厘米)量一量教室的长有多少厘米。</p><p>(学生累得气喘吁吁,结果也不一样)</p><p>师:为什么会这样呢?</p><p>生1:因为学生尺太短了,而教室太长了。</p><p>生2:用学生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太麻烦了,而且量的结果也不一样。</p><p>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的,而要测量教室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长度单位家庭里的另一个成员来帮忙,它就是——米。(板书:米)</p><p>师:测量不同的物体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及测量单位。</p><p>【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低年级教学中,一要激发学生兴趣,二要在实践操作中发现数学问题,用好的方法解决问题。在本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请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亲自操作以后,发现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时,就产生了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教师紧接着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揭示新课】</p><p>二 探究新知</p><p>1.提供情境,探索“量”的方法。</p><p>师:那么多地方都需要量一量,你知道该用什么工具去量吗?你知道哪几种尺,给大家介绍介绍。</p><p>根据学生回答介绍:学生尺、米尺、软尺、卷尺……</p><p>师:你们看,这些尺虽然长得各不相同,但你能不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相同的地方?不管用什么尺量,我们都需要先对准尺上的哪一个刻度?</p><p>师:今天,这4种尺吵着要来比本领,请同学们做裁判,选出你认为合适的尺量一量教室的长度、讲台的长度、身上某部位的长度等。</p><p>根据学生的选择,在操作中讨论,明确这4种尺在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p><p>(1)怎么对准0刻度。</p><p>(2)操作时有什么注意事项。</p><p>(3)读数。</p><p>2.认识身上的“尺”。</p><p>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有刻度的尺,还会选择它们来量物体的长度。有时候,我们没有带这些尺,怎么办呢?</p><p>师:我们还有“身上的尺”,你知道你的身上哪些地方有尺吗?</p><p>生:食指宽约1厘米,小指长约3厘米,一拃,一步,一庹(tuǒ)等。</p><p>师:身上尺的用处可大啦,妈妈给你裁剪裤子时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课桌大概的长可以用哪把“身上的尺”来量?</p><p>提供数据并设定问题。</p><p>师: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你们能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p><p>通过前面活动的测量结果,小朋友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两个小朋友并排站立,宽度大约是30+30=60(厘米)。那么20个小朋友并排站立的宽度大约就是20个30厘米相加,长度大约就是6米,和鳄鱼的身长差不多。</p><p>我们测得小朋友一庹的长度,那么几个小朋友可以拉起手来试一试,5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大约也是6米。</p><p>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以小朋友的肩宽为标准,大约20个小朋友并排站的宽度是6米;以小朋友一庹的长度为标准,5个小朋友手拉手大约是6米……</p><p>让大家多选几种事物为标准,描述一下鳄鱼的身长。</p><p>从下面的表格中再选择一种动物,用不同的方式把动物的身高或身长描述出来。</p><p>长颈鹿身高 6米</p><p>鸵鸟身高 2米50厘米</p><p>企鹅身高 1米30厘米</p><p>鲸鱼身长 26米</p><p>巨蟒身长 10米</p><p>壁虎身长 12厘米</p><p>思考:为什么选择的标准不同,所需要的数量也不一样呢?</p><p>(选择不同的事物作为标准描述物品的长度,标准不同,所得的结果也不一样,所以在测量的时候应该统一测量的单位。测量较长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物品的长度或距离用“厘米”作单位)</p><p>三 小结全课</p><p>师:同学们,关于测量的学问,还有很多,我们以后还会学习比厘米还要小或是比米还要大的长度单位,这样就可以进行更多的测量。根据测量的需要,我们以后还会用到更多的测量方法,见识更多的测量工具……(课件播放: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影子测量法、远距离测量法、目测等)</p><p>【设计意图:结尾部分对测量方法作了拓展延伸,呈现了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学到的一些测量方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大家对测量的浓厚兴趣】</p><p>板书设计</p><p>量一量,比一比</p><p>认识学生尺、米尺、卷尺。</p><p>认识身上的“尺”,描述较长的物体的长度</p><p>教学反思</p><p>1.本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测量活动:量课桌的长度、量步长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认识长度单位,在活动中加深了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p><p>2.通过让学生用“身上的尺”来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加深了学生对测量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p><p>课堂作业新设计</p><p>A类</p><p>连一连,看看它们大约有多高。</p><p>(考查知识点: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能力要求: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并能进行正确计算)</p><p>B类</p><p>回家测量几件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p><p>(考查知识点: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力要求:能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p><p>参考答案</p><p>课堂作业新设计</p><p>A类:</p><p>B类:略</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