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2.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教案及板书设计
<p>2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p><p>一课时</p><p>教学内容</p><p>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p><p>教材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6题。</p><p>教学目标</p><p>1.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p><p>2.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p><p>3.培养学生认真数数、读数的习惯。</p><p>重点难点</p><p>重点:正确地数11~20各数。</p><p>难点:数的组成及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p><p>教具学具</p><p>若干根小棒,直尺,视频投影等。</p><p>教学过程</p><p>一 学前准备</p><p>1.拍手数数。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p><p>2.用小棒数10以内的数。</p><p>问:9根小棒再添上1根要怎么办?(把10根捆成一捆,是1个十,是10)</p><p>二 探究新知</p><p>1.教学例1,在视频投影下出示散乱的10根小棒。</p><p>(1)这么多小棒,是多少根呢?试着数一数。(小组操作桌上的小棒)</p><p>(2)汇报,老师针对汇报再接着出示1根、2根……10根小棒,并且问:把10根捆成一捆,是1个十,接着怎样数?(①再一根一根地数,数到10根捆成一捆,是1个十;把2捆合在一起是2个十,是20。②在1捆的基础上添上1根是11,添上2根是12……)</p><p>(3)老师特别强调:够10根就要捆成1捆。</p><p>2.数的读法。</p><p>(1)请学生摆出1捆和1根。</p><p>问:这是几个十,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是多少?(十一)</p><p>请学生摆出1捆和5根。</p><p>问:这是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5个一)是多少?(十五)</p><p>请学生摆出2捆小棒。</p><p>问:这是几个十?是多少?(2个十,是20)</p><p>(2)同桌互摆互读11~20各数。</p><p>(3)归纳:1捆和几根合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是2个十,是20。</p><p>3.脱离小棒,直接读数。</p><p>请学生看直尺图完成以下问题。</p><p>(1)正着读。</p><p>(2)倒着读。</p><p>(3)读出比10大1的数;比18小1的数。</p><p>(4)看直尺互相出题。</p><p>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p><p>1.教材第74页“做一做”的第2、第3题。</p><p>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小棒。</p><p>2.练习十七的第4~6题。</p><p>四 思维训练</p><p>仿照练习十七的第5题自己设计图案。</p><p>参考答案</p><p>课堂作业新设计</p><p>略</p><p>思维训练</p><p>略</p><p>教材习题</p><p>教材第74页“做一做”的第1题</p><p>略</p><p>练习十七</p><p>1、2.略</p><p>3. 12</p><p> 板书设计</p><p>11~20各数的数数、读数</p><p>111个十和1个一读作:十一</p><p>151个十和5个一读作:十五</p><p>202个十读作:二十</p><p> 课后反思</p><p>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p><p>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方法,认识到数学的价值。</p><p>课堂设计说明</p><p>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是后继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认识多位数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已经会熟练地读数、认数。本节课通过猜一猜、数一数和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学会数数。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