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设计
<p>1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p><p>一 课 时</p><p>教学内容</p><p>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p><p>教材第34、第35页“做一做”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3题。</p><p>教学目标</p><p>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p><p>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p><p>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p><p>重点难点</p><p>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p><p>教具学具</p><p>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投影片等。</p><p>教学过程</p><p>一 学前准备</p><p>导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p><p>二 探究新知</p><p>1.分一分,揭示概念。</p><p>(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p><p>(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可到实物投影上分,让大家都看到)</p><p>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p><p>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p><p>(3)揭示概念。</p><p>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p><p>2.摸一摸,感知特征。</p><p>(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p><p>(2)汇报、集体交流。</p><p>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p><p>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有6个面等,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p><p>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p><p>(1)由实物画出图形。</p><p>投影出示实物图“牙膏盒”等,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画出长方体的图形。</p><p>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筒”“足球”等实物,画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p><p>(2)记忆想象。</p><p>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p><p>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p><p>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可小组每人摸一次)</p><p>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p><p>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p><p>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p><p>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p><p>(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p><p>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p><p>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p><p>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任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p><p>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p><p>游戏:看谁摸得准</p><p>(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p><p>(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p><p>3.练习八的第1题。</p><p>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p><p>4.练习八的第2题。</p><p>投影出示练习八的第2题的图形,问:这个物体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数数,填在括号里。</p><p>最后集体交流、订正。</p><p>5.练习八的第3题。</p><p>同桌之间互动,一个同学说特征,另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也可以老师说特征,学生说图形名称。</p><p>四 思维训练</p><p>1.找朋友。</p><p>①②③ ④⑤⑥⑦</p><p>2.长方体有()个,正方体有()个。</p><p>圆柱有()个,球有()个。</p><p>参考答案</p><p>课堂作业新设计</p><p>1~3.略</p><p>4. 2023</p><p>5.略</p><p>思维训练</p><p>1.略</p><p>2. 2023</p><p>板书设计</p><p>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p><p>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p><p>都一样。</p><p>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不易滚动,它有6个面,相对的面相等。</p><p>圆柱是上下一样粗细的,它的两头是圆形的、平平的,如果平放在桌子上</p><p>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p><p>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滚动。</p><p> 备课参考</p><p>教材与学情分析</p><p>教材第34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举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实物。先进行简单的分类,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然后抽象出其一般的几何形体,给出几何名称。教材第35页“做一做”安排了两个题,是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感受、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清晰的表象,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认出这些立体图形,并能进行表述。</p><p>课堂设计说明</p><p>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物体的形状,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在学生已经充分感知了物体的特征并建立了几何形体的清晰表象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触摸在头脑中再现物体,并根据已有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表象进行辨认。令学生在听到几何形体的名称后,在头脑中就应有清晰、形象的表象,然后通过触摸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某一形状的物体。在掌握各种几何形体的特征以后,举出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体会数学的应用。</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