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6:08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四)

<p>解决问题的策略(2)</p><p>教学目标:</p><p>1.让学生经历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归一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一步感受列表法整理条件和问题的过程,会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p><p>2.让学生经历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以及有条理的表达能力。</p><p>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的生活联系,体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p><p>教学重点:会按照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p><p>教学难点:从条件和问题出发分析数量关系。</p><p>教学过程:</p><p>一、回顾导入</p><p>1.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分析数量关系的关键。</p><p>2.引入新课:解决问题的策略</p><p>问: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要经历哪些步骤?</p><p>板书: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检验反思</p><p>问:可以用什么方法理解题意呢?(列表整理、画线段图)</p><p>怎样分析数量关系呢?(从条件和问题想起)</p><p>二、学习例2</p><p>1.(1)出示例2中的问题: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让学生明白就一个条件是不能做的并思考补上一个条件.</p><p>问:求要使水位下降120厘米,一共要放水多少小时? 你会列式吗?(不能)为什么?那应该补上一个什么条件?</p><p>那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p><p>(2)出示例2题目中的信息。</p><p>如果每小时水位下降10厘米</p><p>这个条件改成了(出示例2的信息)</p><p>读题中的信息。</p><p>理解并获取题中有用的信息。</p><p>从这张表中你获得哪些信息?</p><p>引出:水库水位每2小时下降12厘米(板书)</p><p>再仔细观察:哪些量在变化?哪个量没有变化?这说明了什么?</p><p>引出:每小时下降的速度不变,放水时间越长,水位下降得越多</p><p>问:条件中你认为哪句话也很重要?</p><p>师:照这样的速度也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再说一遍。</p><p>2.自学。</p><p>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学生的解法,对于部分后进生给予指导。 导学单(时间:5分钟)</p><p>1.列式解答。</p><p>2.思考:你是怎样确定先算什么的?</p><p>3.检验解答是否正确?</p><p>4.你还想到的解法是 。</p><p>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p><p>1.你的解法是怎样的?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p><p>2.说说你是怎样检验的?</p><p>师:倾听学生的解法,并把不同的方法写在黑板上。</p><p>4.全班交流。</p><p>分析黑板上不同解法的解题思路。</p><p>解法1.120(122)</p><p>解法2.202322</p><p>解法1先求出水位每小时下降多少厘米,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解法2水位一共下降的高度是2小时下降高度的几倍,那所需要的时间也是2小时的几倍。</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