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52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数学教案

<p>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数学教案</p><p>教学内容:</p><p>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89~92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p><p>教学目标:</p><p>1.能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描述,经历统计的全过程。</p><p>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能完成相应的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p><p>3.体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p><p>4.让学生受到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p><p>(1)观看主题图(制成的动画)--环保站的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p><p>①环保站工作人员工作的情景--监测空气质量。</p><p>②小丽爸爸与工作人员之间的对话--昨天和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p><p>(2)教师:看到些什么?</p><p>二、探索新知。</p><p>(一)出示例1</p><p>下面是张叔叔整理的某地4月份空气质量情况:</p><p>某地区4月份空气质量状况统计表:</p><p>空气质量状况(优良、轻度、污染)合计:</p><p>(1)学生观察统计表。从表中可以获得哪些数学信息?</p><p>(2)学习统计图。</p><p>①教师:谁来说一说我们过去都学过了哪些统计图?(用作记号等方法来制作统计图)</p><p>②出示教科书第90页的统计图。</p><p>教师:这是条形统计图,谁来说一说你从图上都看到了什么?</p><p>学生:看到了刻度和数字0,1, (1个格子表示什么?)1个格子表示1天,一天一天地数。</p><p>学生:还看到了条形,空气质量是优的有7天,条形画到数字7处;良有17天,条形画到17处</p><p>③小结:像这样用条形来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我们就叫它条形统计图。</p><p>让学生从统计图中找一找天数最多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天数最少的表示的是什么空气等级。</p><p>让学生明白:在条形统计图中一眼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p><p>(二)教学例2</p><p>(1)学生观察四(1)班男同学身高记录表。</p><p>教师:你从表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p><p>教师引导:全班男生合在一起统计,人数太多,男同学身高的状态比较混乱,可以分段整理数据。</p><p>(2)学生完成统计表。</p><p>①将学生分为5个小组,分别按身高段统计一个部分。</p><p>②将5个组的数据汇总。</p><p>③要想得到全班的数据,该怎么办呢?(求出合计)</p><p>(3)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p><p>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p><p>(4)回答第92页的两个问题。</p><p>学生还可以根据统计图提出其它的数学问题,并解答。</p><p>(三)练习</p><p>完成第92页的课堂活动。</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据的整理》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