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49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p>第六单元 认识图形</p><p>单元教材分析:</p><p>本单元的 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和立体图形的拼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认识放在其他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立体图形进行拼组,又能很好地体会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p><p>认识图形</p><p>认识图形</p><p>你说我做</p><p>目标导向:</p><p>知识与技能:</p><p>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本特征,能辨认物体和图形。</p><p>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p><p>过程与方法:</p><p>使学生在经历对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的认识过程,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p><p>2、培养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p><p>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表象,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p><p>教学难点:掌握分类和比较等学习方法。</p><p>教法与学法:</p><p>立体图形的认识这一部分知识可以按三个层次进行: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运用上,要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化和生活化。在这一部分只是中,应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要按三个层次进行: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种立体图形,让学生尝试用所有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数学的应用性。</p><p>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p><p>1、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p><p>2、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直观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p><p>知识技能评价要点:</p><p>1、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分辨出是由哪些简单几何体组成的,并正确说出它们的名称。(样题1)</p><p>2、在一组立体图形中,能正确数出有几个正方体、几个长方体、几个圆柱、几个球。(样题2)</p><p>教学时数:2课时。</p><p>第1课时</p><p>教学内容:认识图形</p><p>教学目标:</p><p>知识与技能:</p><p>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他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相关的物体和图形。</p><p>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p><p>过程与方法:</p><p>提供活动机会,经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触摸和比较的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初步建立空间观念。</p><p>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p>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p><p>教学难点:能准确判断不同点几何图形。</p><p>教法:演示法、观察法。</p><p>学法:小组探讨。</p><p>教具准备:不同的立体图形实物、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设景导课</p><p>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看到底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谁来揭开它?大家喜欢它吗?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机器人的到来。</p><p>二、分类感悟</p><p>师: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做机器人的玩具分分类。</p><p>1、 学生小组活动。</p><p>2、 汇报分类结果。</p><p>师:哪个组来告诉大家,你们组把玩具分成了几类,怎样分的?</p><p>生1:我们组按颜色分,分成了五类。</p><p>师:有道理!还有不同的分法吗?</p><p>生2:我们组分成了两类,会滚的一类,不会滚的一类。</p><p>师:有同学可能没听明白,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p><p>师:你们组很有办法,还有哪个组来汇报一下?</p><p>生3:我们组把长得像的放在一类,分成了四类。</p><p>师:你们说得很棒!也请拿上台给大家看看。现在大家和他们组一样,把长得像的放在一起,它们是好朋友,分成四类。</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