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36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教学设计

<p>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教学设计</p><p>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023页</p><p>教材简析:</p><p>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形如a(1 )的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发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应当适当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能够正确地解答有关比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p><p>教学目标:</p><p>1、在具体的情境中,借助线段图,通过自主探索、交流,知道稍复杂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p><p>2、通过探索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策略,经历策略多样化和一般化的过程,体验算法优化的过程,获得探索的体验,发展转化的数学思想。</p><p>3、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探索的精神。</p><p>第一课时</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p><p>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学知识的过程中领略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大家知道吗,这其中的文化遗产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p>2、出示课本情景图片,简介秦兵马俑。</p><p>3、出示课本第一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两步解决的数学问题吗?</p><p>[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分层出示信息,避免干扰,</p><p>简洁明了,引入对新课的学习。</p><p>二、探索新知:</p><p>1、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从信息中你都能知道什么?(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再在小组里交流。)</p><p>2、反馈。</p><p>学生充分交流后,感受到:这是一个部分数与总数之间相比较的问题,它涉及两个基本数量关系,一个是已清理数与未清理数相加的和等于陶俑总数,另一个已清理数数与陶俑总数的分数关系。但一下子要想知道未清理数,问题的思路不是很清晰。</p><p>3、以图促思。试画图,表示出总数和已清理数。怎样表示出未清理数,哪一段表示未清理数?</p><p>4、提问:要求未清理数,可以先算什么?</p><p>5、学生再一次交流,明确解题思路。(学生通过画图后,很容易想到,要求未清理数,可以先算出已清理数,再用总数减去已清理数就能得到未清理数了。)</p><p>6、列式解答。指名一生板演。</p><p>7、集体批改。(对解题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p><p>8、探讨其它算法。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p><p>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师生在线段图上找出1- 即 ,这是表示什么?那么要求还剩多少尊,也就是求什么?</p><p>[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p><p>9、对比两种方法,对比线段图,找出两种方法的异同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p><p>[设计意图]注意应用线段图,让学生理解题意,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并通过知识点的联系,进行比较,使学生认清题型结构,掌握解题思路。</p><p>三、巩固深化</p><p>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p><p>画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填空。</p><p>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p><p>(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p><p>(2)让学生独立解答。</p><p>(3)交流解题思路。</p><p>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p><p>(1)指名两位学生板演,其余在自备本上完成。</p><p>(2)组织交流。</p><p>(3)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p><p>[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组织练习,使学生所学知识不仅得以巩固,而且得以运用。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解题思路。</p><p>四、总结回顾。</p><p>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