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34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学设计

<p>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学设计</p><p>第六单元 统计</p><p>信息窗1</p><p>内容:</p><p>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023页</p><p>教材分析:</p><p>信息窗呈现的是进入青春期儿童的身高年增长情况,与学生的发展同步。该信息窗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众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均数这一代表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统计数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观察、整理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这一与学生发展同步的现实情景,帮助学生建立起众数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再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理解众数以及众数的求法。</p><p>教学目标:</p><p>1. 认识众数,在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的同时,了解平均数、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做出决策。</p><p>2. 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理解众数。</p><p>3. 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体会数学服务于生活。</p><p>教学重点:众数的意义。</p><p>教学难点:理解众数与平均数的区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做出自己的评判。</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整理体验</p><p>1.交流课前布置的搜集青春期的身体特征情况。</p><p>师:课前同学们都搜集到了进入青春期的身体都有哪些变化?</p><p>2.针对学生搜集的内容教师小结。</p><p>师:儿童进入青春期,身高和体重都进入突增阶段。突增开始的年龄女生一般在2023岁,男生一般在2023岁。</p><p>【设计意图】:上课一开始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青春期的信息并为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现实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信息的激发,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知识的欲望。</p><p>3.新授:出示信息窗1的内容。</p><p>师:观察这组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p><p>学生可能提出:(1)这15个女生的年增长身高平均是多少?(2)青春期女生的身高年增长情况是怎样的?</p><p>解决问题1:全班集体做出答案。</p><p>解决问题2:你想用什么方法了解增长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p><p>学生讨论后一致同意整理成统计表。</p><p>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统计表。</p><p>交流展示统计表:</p><p>年增长高度(厘米)</p><p>5</p><p>6</p><p>7</p><p>8</p><p>9</p><p>10</p><p>人数</p><p>1</p><p>1</p><p>4</p><p>6</p><p>2</p><p>1</p><p>师: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你想说点什么?</p><p>小结:通过观察,在这组数据中8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8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众数?(学生可能理解为在一组数据中,出现几个相同的数据,且出现的次数最多或频率最高的一个数,就是众数)</p><p>练习:(1)课本P91自主练习1找出下面各组数据的众数。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p><p>(2)课本P91自主练习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p><p>4.联系区别,分析对比</p><p>师: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统计数据-----众数,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刚才所求的平均数和众数,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再说一说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呢?</p><p>【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有利于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在观察、分析、比较中,通过老师的讲解进一步理解众数的意义,并自主发现众数的特点。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众数的理解与应用。</p><p>二、实践应用,深化理解</p><p>1、课本P92自主练习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p><p>2、一家童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童鞋30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p><p>鞋的尺码(单位:厘米)</p><p>18</p><p>19</p><p>20</p><p>21</p><p>21.5</p><p>22</p><p>22.5</p><p>销售量(单位:双)</p><p>1</p><p>2</p><p>5</p><p>16</p><p>7</p><p>3</p><p>1</p><p>在这个问题里,如果你是鞋店老板,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说说理由</p><p>3、请四人学习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下面这道统计与问题。</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七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