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
<p>二年级数学下册《平均分》教案</p><p>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p><p>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p><p>教学目标:</p><p>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p><p>2、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p><p>3、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p><p>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p><p>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p><p>教学过程:</p><p>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p><p>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p><p>(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p><p>(2)、各小组动手操作</p><p>(3)、各小组 情况,教师板书。</p><p>2、观察问题</p><p>(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p><p>(2)、学生观察汇报。</p><p>(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p><p>(4)、学生自己取名。</p><p>3、出示课题</p><p>(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p><p>(板书课题)</p><p>(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p><p>(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p><p>(4)、学生交流、汇报</p><p>【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p><p>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p><p>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p><p>(1)、论分配 。</p><p>(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p><p>(3)、学生汇报分法。</p><p>(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