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2023.5
<p>一、复习目的:</p><p> 通过复习把本册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另外通过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孩子,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打好基础。</p><p>二、复习时间:5.24—6.13</p><p>三、复习形式:</p><p>1、分单元复习。对整单元知识进行复习之后,结合习题进行巩固。</p><p>2、综合练习。以测验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在课堂上教师精讲。</p><p>3、查缺补漏。对于在复习中学生反映出的问题加以补充练习。</p><p>四、复习内容:</p><p>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内容,复习时按照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数的运算(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图形(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这五大块来进行知识的梳理。</p><p>五、复习要求和复习重点:</p><p>第一部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p>1、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p><p>2、通过系统的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的意义及性质的认识和理解,熟练的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在生活中应用。</p><p>【复习重点】</p><p>1、经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p><p>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p><p> 3、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求出小数近似数。</p><p>【复习难点】</p><p>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p><p>第二部分:数的运算(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p><p>1、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乘除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与运算的认知的发展与完善。</p><p> 2、在整理与复习中进一步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p><p>【复习重点】</p><p> 1、能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正确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p><p> 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p><p>【复习难点】</p><p> 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p><p>第三部分:图形(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 </p><p> 1、让学生清楚地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特征。</p><p> 2、让学生通过对比,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p><p>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p><p>【复习重点】</p><p> 1、三角形的概念、分类及特征。</p><p> 2、各种四边形的概念、特征及之间的联系。</p><p>【复习难点】</p><p> 各类图形之间的联系,运用图形的特征解决问题。</p><p>第四部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p><p>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统计,让学生再次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p><p>2、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能运用统计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p>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复习重点】</p><p>1、进一步增强统计意识,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p><p>2、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p><p>第五部分:解决问题</p><p>1、使学生能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p><p>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p><p>【复习重点】</p><p>进一步掌握相遇问题的结构和解题思路,正确解答相遇问题。</p><p>六、复习目标:达到这册的教学要求</p><p>七、复习措施:</p><p>(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先全面复习每一单元,再重点复习有关重点内容。复习后及时进行检测。</p><p>(2)狠抓学生的计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抢答,抽查,学生督促检查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p><p>(3)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是在课堂提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采取课堂引导,课后辅导,尽量提高对基础题的理解掌握。</p><p>(4)加强补差,让优等生帮助后进生。</p><p>(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单元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相机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