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21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身高的情况》教学设计

<p>【学习内容】</p><p>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1-62页。</p><p>【“数据分析观念”素养和教材的分析】</p><p>《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指出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第二学段学生要能够整理简单的原始数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够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p><p>教科书中安排了“根据身高情况定制服装”的情境,先出示一大推原始数据(直接给出数据,没有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这些杂乱的原始数据使学生萌发“整理数据”的意识,探讨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而学生根据情境及实际需要进行合理分段;并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p><p>【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现状分析】</p><p>学生在之前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并知道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及使用范围;学生在比较简单的情境中已经历过整理数据的方法。但是面对较多数据时,学生还缺乏不重、不漏地整理数据的方法;在分段时还会出现类似“160-165,165-170”这样的问题。</p><p>【学习目标】</p><p>1. 结合身高情况,经历对原始数据分组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会填写简单的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p><p>2. 结合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表,选择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p><p>3. 会从数据分组整理的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感受数据分布的特征,解决问题,发展数据分析观念。</p><p>【学习过程】</p><p>“创设情境:订制运动服——探究新知:整理数据——探究新知:如何表示数据——根据结果分析数据——课堂总结”</p><p>【学习重点】</p><p>进行合理的分段,探讨整理数据的方法。</p><p>【评价方式】</p><p>1.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讨论、汇报、作业结果进行评价。</p><p>2. 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p><p>【教学流程】</p><p>一、创设情境:订制运动服</p><p>师:淘气所在班要订做运动服了,对全班同学的身高进行了测量:</p><p>师:看了上面的数据,你能很快确定要订购多少套吗?那不同号码的运动服各需要订购多少套呢?</p><p>学生面露难色,感受数据的杂乱,进入萌发整理数据的意识。</p><p>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如何整理数据。(板书:整理数据)</p><p>二、探究新知:整理数据</p><p>师:有人对服装的号型有了解吗?</p><p>“服装号型”知识拓展:</p><p>师:订制运动服的服装厂是按每5厘米一段来确定服装的型号的。想一想如何整理数据??</p><p>生:分组、分段……(教师板书:分组)</p><p>师:根据服装厂确定服装号型的标准,我们也按照每5厘米一段对同学们的身高进行整理。</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公开课《身高的情况》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