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18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千克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

<p>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千克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p><p>【教学内容】</p><p>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千克的初步认识》。</p><p>【教材分析】</p><p>这节课是在低年级己经认识了克的纂础上进一步认识和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估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学情分析】</p><p>学生对千克这个重量单位并不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容易掌握。只是由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的重录单位一般用斤表示。因此课上如果出现这个问题。应首先向学生说明。</p><p>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学生分组活动。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p><p>密切配合。最终达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可采用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多种方式来理解掌握。</p><p>【教学目标】</p><p>(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认识质录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建立起1千克的质录概念。</p><p>2.在实际运用中掌握称物体的各种方法。</p><p>(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重量的过程。掌握称物体的方法。并能估计物体的重量。</p><p>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意识。</p><p>3.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p><p>发展合情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能力。</p><p>(三)情感与态度1.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激发起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p><p>2.在活动过程中能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p><p>3.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p><p>4.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分享成功的喜悦。</p><p>【教学准备】</p><p>1.教师准备:电脑课件。</p><p>2.学生准备:</p><p>(1)课前布置同学们到商店里看一看有哪些重录单位。到菜市场亲自体验一下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p><p>(2)小组准备各种秤、物品若干(苹果、梨、熟鸡蛋等等)。</p><p>(3)小组准备1克、10克、100克、2023克的大豆四袋。</p><p>(4)每人都称一下自己的体重。并把结果记录下来。</p><p>【教学过程】</p><p>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知识</p><p>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知识,知道比较轻的物品重录用克作单位来计量,然后检查老师布置的任务。并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p><p>有的同学在报体重时可能会说自己多少斤。这时。教师就告诉学生,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重量单位。千克才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为了便于和国际交流。我们国家也把千克作为法定的计最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千克这个重录单位。</p><p>【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千克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