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5:14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课堂实录

<p>一、新课导入</p><p>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p><p>(一)背一背 </p><p>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背一背的游戏,请三位同学上来,让其中一位背一背另两位同学,然后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大家。(生活动,师帮助。)</p><p>生:XX比较重,XX比较轻。</p><p>师:看来我们的身体是有轻重之分的。</p><p>(二)掂一掂</p><p>师,请同学们掂一掂自己的铅笔盒和数学书,把你的感觉在小组里说一说。</p><p>(生独自活动,互相交流,汇报。)</p><p>生1:我觉得铅笔盒比书重。</p><p>生2:我觉得一样重。</p><p>(三)引入课题</p><p>师:看来物体也是有轻重之分的。那么你们知道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p><p>生:有斤、公斤、克、千克、两、吨等。</p><p>师:那么在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通用的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克和千克。</p><p>二、新授</p><p>(一)联系生活,找克和千克</p><p>师:那大家都在哪里见过克和千克呢?</p><p>生:在小食品上、粮袋上等。</p><p>(师出示各种物品如豆奶、饼干、洗衣粉、面粉等,标出克和千克。)</p><p>师:我们都见过克和千克,那么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呢?</p><p>(二)感知1克、5克和10克</p><p>师:这个2分硬币大约就有l克重,请组长把你们的学具倒出来,每人都拿l枚硬币,感觉一下1克,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p><p>生开始活动,掂硬币,说感受。</p><p>生:1克很轻,跟没有差不多。</p><p>师:那么能试着找出其他重1克的物品吗?互相掂一掂。(生汇报,两枚图钉,两枚曲别针,4~5颗黄豆等。)</p><p>师:你是怎么发现的?</p><p>生1:一手掂一个。</p><p>生2:先掂硬币,再掂其他物品。</p><p>师:请大家把5枚硬币放在一起,现在是多少克了?(生感知5克,互相说感受。)</p><p>师:请大家再感觉一下10克。(生活动,把10枚硬币放在一起,轮流掂,说感受。)</p><p>(三)估计其他克数</p><p>师:每个组都有一大袋好吃的,请大家先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重,再看它上面的克数,看谁估得最准确,好吗?</p><p>(生开始估计物品的轻重,互相交流,饼干约50克,干吃面40克,牛奶250克等。)</p><p>(四)感知1千克</p><p>师:请大家都掂一掂这袋重500克的食盐,两袋有多重呢?</p><p>生:两袋重2023克,很重。</p><p>师:请大家掂这两袋食盐和这袋瓜子(标有1千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p><p>生1:食盐重。</p><p>生2:一样重。</p><p>师;同学们可以再感觉一下。(生再掂。)</p><p>生:差不多一样重。</p><p>师:那么你能发现什么呢?这个l千克应该等于多少克呢?</p><p>生:1千克:2023克。</p><p>师:请大家掂一掂桌上的那袋苹果,估计一下有多重。</p><p>(生出现了1千克、2023克等各种结果。)</p><p>师:出现问题了,怎么解决呢?</p><p>生:可以用秤。</p><p>(五)认识秤</p><p>师:每组都有一台盘秤,物体放在盘上,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p><p>(生开始称出苹果的轻重,汇报结果。)</p><p>师:你们还见过其他秤吗?</p><p>(展示生活中的秤──台秤、磅秤、天平等。)</p><p>(六)知识延伸</p><p>出示一包棉花(1千克)和1块铁(1.5千克)。</p><p>师:能估计一下它们的轻重吗?</p><p>生:大的是4千克,小的2千克。</p><p>(学生亲自称出这两包物体有多重。)</p><p>师:通过刚才的估计,和现在的称一称,能发现什么呢?</p><p>生:估计物体有多重,不能看它们的大小。</p><p>师:那么同学们觉得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哪个重呢?</p><p>生:铁重。</p><p>生:一样重。</p><p>师:它们都是1千克重,当然一样重了。</p><p>三、巩固练习</p><p>师:我们认识了克和千克,下面我们进行一次称量比赛,看哪个组能得第一。</p><p>出示下表:</p><p>物品</p><p>估计的轻重</p><p>实际的轻重</p><p>一个苹果</p><p>一个鸡蛋</p><p>l千克苹果大约有多少个?</p><p>l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p><p>你还发现了什么?</p><p>师:我们需要完成很多任务,请大家先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打算怎样分工?</p><p>(小组讨论,汇报。)</p><p>生:有的人估计,有的人称,有的人记录。</p><p>师:如果两人进行估计,结果可能不准确,大家都可以进行估计。</p><p>(小组配合,完成任务,汇报。)</p><p>师:那我们现在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呢?</p><p>生:可以帮爸爸检查1千克鸡蛋够不够等。</p><p>师:同学们表现都很不错,都是第一名。</p><p>四、全课总结</p><p>师:谁来说一说,今天自己都知道些什么?</p><p>[设计意图]</p><p>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将数学还原到生活中去,会让学生直正理解这些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去运用。所以应该创造民主、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再通过丰富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p><p>学生对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已经有了很多了解,但却缺乏对这些单位的具体感知。所以首先设计游戏环节,让学生通过活动感知物体有轻重之分。再通过各种掂一掂等感知活动充分感觉1克、2克、60克、100克、1千克等,建立非常充分的感性认识,为估重打下基础。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效培养学生肯动脑、善思考的习惯,并且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p><p>[课后反思]</p><p>越是身边的数学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克和千克本身就是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去后,学生感到很亲切。从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抽象出了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接下来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去“做数学”,充分体现教学的开放性,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拓展加深学生动脑思考的感受,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p><p>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竞争,更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学习、取长补短,所以在活动中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技能。</p><p>『PSSP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是上海复旦科技园启导教育研究中心集合专家资源,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成果,依托PSSP和生涯品牌,为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所提供的一种教育服务,开创了教育行业教育顾问的先河,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教育项目。我们还特别推出“教师教研和亲友创富计划”,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科研和创富的平台,在网站上增设了教师资源专栏,大家可以共享彼此的课件、教案、教学论文、教育案例、教学案例、试题、学科总结等教学资源。让我们携手,共同开创中国的学习顾问业。』</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克与千克》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