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通分”人教版教学设计(含说课设计)
<p><strong>教学内容</strong>: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下第93至94页例3、例4及有有关练习。</p><p><strong>教学目标</strong>:</p><p>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感知分数大小比较的意义,会比较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并形成经验;能运用转化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感知<strong>通分</strong>在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中运用,并掌握通分的方法。</p><p>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p><p><strong>教学重、难点</strong>:通分的一般方法。</p><p><strong>教学过程</strong>:</p><p>一、复习,引入</p><p>1、情境出示例3,引出3/10和7/10,学生复习分数的意义。</p><p>2、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p><p>3、练习,比一比。</p><p>⑴学生自主比较。</p><p>⑵分类,说算理</p><p>⑶学生小结方法。</p><p>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方法。</p><p>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方法。</p><p>4、引入</p><p>教师情境引入分数:2/5和1/4。</p><p>二、自主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p><p>1、比较2/5和1/4的大小。</p><p>2、观察、比较这两个分数与练习中分数的不同点。</p><p>师生交流得出: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p><p>3、学生自主比较分数的大小。</p><p>4、汇报交流方法。</p><p>5、小结方法</p><p>⑴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商。</p><p>⑵将两个分数转化成分母相等的分数。</p><p>⑶将两个分数转化成分子相等的分数。</p><p>三、探索通分的方法。</p><p>1、初步感知的通分的方法。</p><p>对比2/5、 1/4和8/20、5/20,观察分母的变化:异分母变成同分母(公分母)。学生观察转化过程。</p><p>2、比一比,进一步建立通分的方法。</p><p>出示:5/6和7/8,要求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p><p>思考:怎样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公分母是多少?</p><p>讨论、交流得出:公分母与公倍数的关系。</p><p>学生自主完成转化并比较大小。</p><p>再练:3/7和2/9,学生自主思考,汇报方法。</p><p>3、建立通分的概念。</p><p>⑴观察以上几组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p><p>⑵教师揭示课题:通分。</p><p>⑶学生自主小结通分的概念。</p><p>⑷师生共同小结:利用通分的方法可以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比较分数的大小。</p><p>四、巩固练习</p><p>1、比较大小</p><p>8/9 5/6 5/8 7/10 3/7 4/7</p><p>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列分数</p><p>13/20、7/10和4/5</p><p>11/12、7/18和5/6</p><p>5/4、4/3和7/6</p><p>五、总结全课。</p><p>1、学生回顾本课内容。</p><p>2、通分的方法。</p><p><strong>“通分”说课设计</strong></p><p>《通分》这部分知识的认知基础是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能否正确的进行通分是比较异分母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p><p>数学知识的教学要体现它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遵循教材的编排,将通分的教学置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情境中,通过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且还通过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探索出通分的一般方法:先找出两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在探索通分的方法之知,为了能让学生的思维自主发挥,我采用了先放后收的方法:先允许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让学生感受到同一个总是可以有多样的方法解决,当学生的思维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教师又将学生的思维收回来,重点研究转化成同分母的方法,从而引出通分。在研究通分的方法时,采用了逐步建立概念的方法,让学生经历通分的方法的形成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几组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怎样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公分母是多少?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形成通分的方法,最后掌握通分的方法。</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