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认识》
<p>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圆的认识》</p><p>一、课前欣赏</p><p>(课件出示书上第99页你知道吗中的图片)让学生一起欣赏。</p><p>【设计意图:课前组织学生欣赏日常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美,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圆无处不在,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p><p>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p><p>(课件出示一瓶可乐)</p><p>师提问:如果有八个同学分别站在这八个红色的点上(这八个点在一条直线上),每人拿一个相同的圈同时来套这瓶可乐,谁先套上谁赢,你觉得公平吗?</p><p>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离可乐的距离不相等。</p><p>接着课件依次演示八个人站成正方形的情形,让学生思考游戏的公平性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离可乐的距离还是不相等。</p><p>接着课件依次演示八个人站成正八边形的情形,让学生思考游戏的公平性并说明理由。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发现这个游戏是公平的,因为他们每个人离可乐的距离是相等。</p><p>最后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一下:如果我们全班的同学都同时来套这瓶可乐,他们最终会围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才公平呢?学生猜出是一个近似的圆形!</p><p>课件出示许多个点围成的一个近似圆形,可乐放在中间。</p><p>师指出:为什么站成圆形来套这瓶可乐就公平了呢?圆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圆的认识)</p><p>板书课题:圆的认识</p><p>【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套圈游戏入手,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提出思考的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p><p>三、自主探究,学习新知</p><p>1、实物画圆</p><p>师:圆的美,光靠看是不够的,咱还得动手来画。因为,画圆的过程,正是我们体会它的特点、发现它的美的过程。师引导学生进行第一次画圆比赛,看谁画得最快?(教师巡视,发现画的快的同学大部分是借助实物画圆。)</p><p>教师请画的快的学生说说是怎样画的。</p><p>师指出:借助实物画圆速度很快,这是它的优点,而且生活中的圆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就地取材。那它有缺点吗?</p><p>师引导学生发现:借助实物来画圆,它的大小是固定的,比如说如果你用一元硬币画圆,就只能画这样小小的圆。它只能画固定大小的圆,这就是它的缺点。</p><p>2、生活中画圆</p><p>师组织学生观看操场画圆的视频。</p><p>3、圆规画圆</p><p>师提问:刚才我们发现借助实物只能画固定大小的圆。有什么好方法改进这个缺点?</p><p>师简单介绍圆规。</p><p>师引导学生在白纸上尝试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吗?</p><p>(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教师巡视。)</p><p>师鼓励学生绝大多数同学画得都很棒。</p><p>(展示优秀作品)。请学生说说画圆的步骤。(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p><p>相机提问:根据你的画圆经验,你认为画好一个圆要注意什么?</p><p>(针尖不能动,两脚叉开的距离不能变,旋转时速度快一些,不然导致两脚叉开的距离改变)</p><p>师引导学生比较操场画圆和圆规画圆:刚才我们观察操场画圆中,有一位同学在中间握住绳子,他相当于圆规的什么?有一位老师拉着绳子转圈,这根绳子相当于的什么?</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