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教学设计
<p>教材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p><p>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p><p>主 题: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p><p>课 时:共3课时,第1课时</p><p>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p><p>单 位:解放路小学</p><p>设 计 者:韩凯凯</p><p>目标确定的依据</p><p>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p><p>(1)会认识平面上的方向,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p><p>(2)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大胆猜测,培养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p><p>2.教材分析</p><p>本单元知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里的“图形与位置”。教材以天气预报中的台风为情境,引出采用方向和距离两方面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的必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数对来确定物体在平面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p><p>3.学情分析</p><p>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数对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会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p><p>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并且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的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通过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p><p>学习目标</p><p>1.会认识平面上的方向。</p><p>2.会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p><p>评价任务</p><p>一、通过课堂观察、提问,检测目标一的达成。</p><p>二、通过例题形式的样题检测目标一、二的达成。</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