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p>【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p><p>【教学目标】</p><p>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p><p>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p><p>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p><p>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p><p>【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p><p>【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p><p>【教学准备】课件、小棒</p><p>【教学过程】</p><p>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p><p>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p><p>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p><p>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p><p>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p><p>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p><p>(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p><p>(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p><p>(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p><p>(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p><p>(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p><p>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p><p>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p><p>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p><p>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p><p>(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p><p>(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p><p>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p><p>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p><p>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p><p>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p><p>(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p><p>(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p><p>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p><p>三、巩固练习:</p><p>课件出示P60“做一做”:</p><p>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p><p>反馈交流:17÷2=8(组)……1(个)</p><p>23÷3=7(组)……2(个)</p><p>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p><p>2、完成第2小题。</p><p>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p><p>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p><p>四、课堂小结、作业:</p><p>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p><p>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p><p>【板书设计】</p><p>认识有余数的除法</p><p>6÷2=3(盘)</p><p>7÷2=3(盘)……1(个)</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