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歌手大赛教学设计
<p>教学目标: </p><p>1.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运算。</p><p>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p><p>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p><p>教学难点: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 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p><p>教学准备:课件 </p><p>教学方法:讨论交流法 </p><p>教材分析: </p><p>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综合列式计算。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教师可以给学生稍作解释。 </p><p>学情分析: </p><p>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以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基础进行学习。同时也是后续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教材通过歌手大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分数高呢?高多少”的问题,学生根据以往经验能够想到的计算方法,一种是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综合列式计算。 </p><p>突破方法: </p><p>创设有趣的情境,在学生理解了情境后,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在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加以贴近生活的练习题,学会和巩固了本节知识。 </p><p>教学过程: </p><p>一、创设问题情境 </p><p>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上的歌手大奖赛吗? </p><p>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画面(当屏幕出现5号选手说“专业得分8.5分”,“综合素质得 分0. 88分”时),问这个“专业得分”是什么意思?“综合素质得分” 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p><p> 我们来看看谁的表现比较好呢? </p><p>(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们一般是将专业得分和综合素质得分加起来进行判断的。当学生了解要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后就能知道谁的表现好了。) </p><p>二、自主探究方法 </p><p>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 </p><p>(可以看一看两位选手谁的得分高一些。) </p><p>2. 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 </p><p>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先进行估算,再探究算法。 </p><p>3.在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列综合算式,和同桌说说运算顺序,说说自己在计算中的好方法,提醒学生书写要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p><p>在四人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算法。 </p><p>4.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p><p>(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才是数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合作学习既可以学会新知识,又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p><p>5. 试一试。 </p><p>4.6+12.3+5.8 4.2+12.3+5.8+2.7 </p><p>15—(1.2+3.9)15-1.2-3.8 </p><p>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p><p>(设计意图:右边两题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观察能力和口算能力。) </p><p>6.总结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方法的运用与整数的一些运算定律的联系,进一步体会知识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p><p>二、解释应用 </p><p> 1.我是爸妈小助手(18页试一试2题、19页练一练1题) </p><p> 2.我是计算高手(19页试一试2题) </p><p> 3.我是生活小管家(19页5题) </p><p>(设计意图:将课后习题以各种不同的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避免了学生觉得练习的枯燥,既调动了兴趣,又巩固了知识。) </p><p>三、课堂总结: </p><p>这节课的知识你学会了吗?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p><p>(及时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让学生再次回顾本课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课后及时解决,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p><p>【板书设计】 </p><p>歌手大赛 </p><p>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p><p>9.43-(8.65+0.40) </p><p> =9.43-9.05 </p><p> =0.38(分) </p><p> 答:高出0.38分。 </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