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共8课时)
<p>《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第8课时) </p><p>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袁德平(初稿)</p><p>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程秋霞(修改)</p><p>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统稿)</p><p>教学目标:</p><p>1.初步了解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比较容易的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p><p>2.引导学生连贯地思考问题,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p><p>3.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p><p>目标分析:</p><p>在学生学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运算基础上,初步接触连续两问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为学生以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p><p>教学重点:掌握含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p><p>教学难点:理解第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p><p>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p><p>教学过程:</p><p>一、复习准备</p><p>(一)尝试补充缺少的条件或问题,再解答。</p><p>1.课件出示题目</p><p>(1)拍球比赛,小华拍了34个,小强比小华多拍9个,___________?</p><p>(2) 阅读兴趣小组有男生13人,___________,阅读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p><p>2.认真审题,明确每道题需要补充的是条件还是问题。</p><p>3.你能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吗?</p><p>4.指名学生补充条件、问题,再解答。</p><p>(二)小结:要解决一个问题,至少需要两个已知的条件。</p><p>【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明确要求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为接下来学习解决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做知识上的准备。】</p><p>二、探究新课</p><p>(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p><p>1.自主理解题意。</p><p>(1)春暖花开,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组织到郊外写生,从图中你了解了什么信息?</p><p>(2)学生说说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p><p>2.尝试提出问题</p><p>出示: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___________?</p><p>(1)学生审题,发现缺少问题。</p><p>(2)补充问题。</p><p>①男生有多少人?</p><p>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p><p>【设计意图:创设一种现实情境,从中提炼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了解此类问题的结构,体会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p><p>(二)深入探究,解决问题。</p><p>1.分析问题</p><p>(1)要解答第二个问题,需要什么已知条件?(女生和男生的人数)</p><p>(2)缺少的已知条件是什么,到哪里去找。</p><p>明确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需要将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p><p>2.解决问题</p><p>(1)先求男生人数,列式计算:14-5=9(人)</p><p>(2)再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求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总人数。</p><p>列式计算:9+14=23(人)</p><p>(3)学生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p><p>3.检验结果</p><p>怎样检验解答是否正确?(方法不唯一)</p><p>(1)所求得的男生9人是否比已知的女生少5人。</p><p>(2)共有的23人,减去男生的9人,剩下的女生是不是14人。</p><p>4.归纳小结</p><p>今天学习的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要先根据已知的两个条件解决第一个问题,再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一个条件,和另一个有联系的已知条件结合起来,解决出第二个问题。</p><p>【设计意图: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是由两个相关联的用一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构成的,教学例题时,出现两个条件后,分次呈现两个问题,指导学生认真审题,通过思考、交流、汇报的方式,弄清解决问题的先后顺序,培养学生连贯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p><p>三、练习提升</p><p>(一)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课件出示)</p><p>1.分析问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p><p>2.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33+4=37(人)</p><p>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把第一个问题的结果作为另一个条件。</p><p>列式计算:33+37=70(人)</p><p>4.检验结果:把自己检验的过程和你的同桌说一说。</p><p>5.学生口答问题。</p><p>(二)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六的第1题。 </p><p>1.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p><p>2.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列式计算。</p><p>3.学生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计算。</p><p>4.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并口答问题。</p><p>【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并掌握解决连续两问的问题的解题方法,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检验结果,培养学生主动检查的好习惯。】</p><p>四、课堂小结</p><p>(一)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p><p>(二)教师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含有连续两个问题的实际问题,解答第二个问题时需要把第一个问题解答的结果作为第二个问题的一个条件。做题时要先读懂题目,再认真解答。 </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