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4:27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p>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p><p>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p><p>教学主题:因数和倍数</p><p>目标确定的依据</p><p>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p><p>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p><p>2.教材分析</p><p>《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其性质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教材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p><p>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教材安排了四个环节:1.组织学生回忆求商的方法,在分类活动中构建整数除法的概念,为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做好准备。2.让学生自主读题、读图,并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后独立练习。3.让学生先独立求18的因数再充分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理由,然后让全体学生对他们的解释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4、让学生先独立求2的倍数再充分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理由,然后让全体学生对他们的解释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p><p>3.学情分析</p><p>学生已经对乘法和除法有了丰富的认识,积累了一些数的有关知识和学习经验。但有一些经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干扰作用的,如:二年级学习的“倍的认识” 已经认识了“倍数、一倍数、几倍数”,其实那是对“倍的认识”而不是现在要学习的整除条件下的“倍数”。学生总将乘法与除法孤立开来,认为乘法中有因数、除法中有倍数。教学时要通过分类思想的渗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特征,避免机械记忆。</p><p>学习目标</p><p>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p><p>2.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p><p>3.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p><p>评价任务</p><p>任务1: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p><p>任务2:通过思考会根据题目要求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倍数。</p><p>任务3:尝试解答练习题,并在班级内交流方法,能在作业本上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