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反思
<p><strong>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反思 1</strong></p><p>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我先拿出一条弯曲的绳子给学生看,然后让两名学生上来把刚才弯曲的绳子拉直,既让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到了曲和直的区别,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再让学生观察手中的细线的变化来认识线段,让学生通过拉一拉,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并通过一些演示让学生明白线段与方向没有关系。接着让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线段,引导学生观察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然后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线段有长有短,为后面测量线段的长度打下铺垫。最后让学生利用工具画线段,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 学生掌握较好。</p><p>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这节课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变式不够多,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说上还要细致到位一些。如说说为什么不是线段,说说这个图形由几条线段围成,这些看似简单的题目,还是要想好如何引导学生说完整。</p><p><strong>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反思 2</strong></p><p><strong></strong></p><p>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通过拉一拉、比一比,体验线段“直”的特点和线段有两个端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形成线段表象。引导学生观察直尺、课本、黑板等物体的边,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对线段的感受。鼓励学生寻找、利用身边的工具画线段,让学生经历画线段的过程,通过交流,探索画线段的方法。这节课让学生经历了数线段、画线段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总结了画线段的步骤和方法。为了突出线段的特点,我用了大量的时间强调这件事情。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线段,会判断线段就可以了。可以更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找出教室内、生活中的线段等等,从而更好地让数学为生活服务。用课件时在结尾设计的画线段的习题(画一条比8厘米少3厘米的线段)时,如果能够用课件出示出来就更好了。其实画线段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点两个点,再画线段。在备课时一定要动脑筋多想。在线段的特征这个地方强调的有点多,而在后面画线段的地方就少一些。多做几道实际测量的题,让学生感受线段是有长度的,是可以测量的。掌握测量的方法。可以适当增强一些难题,例如画线段.适当增加难度,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p></p><p><strong>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 量画线段教学反思 3</strong></p><p><strong></strong></p><p>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认识到线段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在丈量线段时,口中都说从0开始量,但在操作时又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去量,有的学生会从尺子最左端没有刻度除量起,有的学生会随意的放置尺子量起等等,这些错误都需要老师去提醒,以后还要加强练习。</p><p>画线段往往会出现有点歪曲的现象,不是说他不知道线段是直的,只因为在动手画的时候尺子往往会移位了,学生年纪小,左手一般没有太大的力气,右手拿着铅笔比着尺子画的时候,可能左手会动,也有可能与刚开始画有关系,一些学生画出来的线段是弯曲的,以后我们也会加强画线段的练习。</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