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教案教学设计
<p></p><p>2图形与几何</p><p>第2课时观察物体(一)</p><p>上课解决方案</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习的次数。复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习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简单物体</p><p>学生准备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p><p>教学过程</p><p>⊙整理复习</p><p>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p><p>(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p><p></p><p></p><p>连一连。</p><p></p><p>(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p><p>(3)讨论、交流。</p><p>(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p><p></p><p>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p><p>(4)解决问题。</p><p></p><p>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p><p>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p><p>(1)课件出示:</p><p></p><p></p><p>(2)讨论、交流。</p><p>(3)实际操作。</p><p>(4)解决问题。</p><p></p><p>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p><p>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p><p>(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p><p>(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p><p>(2)提出问题。</p><p>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p><p>(3)讨论、猜测。</p><p></p><p>(4)观察、验证。</p><p>(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p><p>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p><p>⊙巩固练习</p><p>1.连一连。</p><p>(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p><p></p><p>(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p><p></p><p></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