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导学案教学案
<p>量一量,比一比</p>上课解决方案导学案设计<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9"><p>课题</p></td><td width="149"><p>量一量,比一比</p></td><td width="265"><p>课型</p></td><td width="144"><p>实践活动课</p></td></tr><tr><td width="89"><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58"><p>“数学,是生活中的数学;生活,是数学中的生活”,本节课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活动,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加深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节教学设计突出以下几点:</p><p>1.注重实践活动的广泛参与性。</p><p>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保证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明确的任务,有测量的机会。关注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提高活动的实效性。</p><p>2.注重测量数据的交流与讨论。</p><p>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长度单位表象,使学生对所测物体的相关数据形成清晰的直观认识,便于以后的提取和运用。</p></td></tr><tr><td width="89"><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58"><p>教师准备:PPT课件米尺卷尺</p><p>学生准备:米尺卷尺活动记录单</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46"><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89"><p>教学环节</p></td><td width="149"><p>教师指导</p></td><td width="265"><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44"><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89"><p>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p></td><td width="149"><p>1.复习旧知。</p><p>(1)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p><p>(2)用手势比划60厘米的长度。</p><p>2.导入新课。</p><p>同学们比划的60厘米有长有短,有些同学相差得还挺多,这就需要我们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长度。</p></td><td width="265"><p>1.(1)听清要求,实际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p><p>(2)先想一想60厘米有多长,再用手势比划出来。</p><p>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td><td width="144"><p>1.填一填。</p><p>1米=()厘米</p><p>300厘米=()米</p><p>5米=()厘米</p><p>100厘米=()米</p><p>8米=()厘米</p></td></tr><tr><td width="89"><p>二、分组测量,了解身边物体的长度。(20分钟)</p></td><td width="149"><p>1.组织学生测量教室和讲台的长度。</p><p>2.提出测量要求,引导学生测量肩宽。</p><p>3.组织学生分组实践,积累直观经验,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测量的机会。</p><p>4.组织学生交流、汇报。</p></td><td width="265"><p>1.明确要求,实践操作。</p><p>(1)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p><p>(2)分小组进行测量,测量后填写活动记录单,然后进行对比,找出不同小组测量的差异。</p><p>2.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对方的肩宽,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单上。</p><p>3.以小组为单位,在确定测量对象后分别展开测量,如两臂展开的长度、学生一步的长度等,测量后记录下测量结果。</p><p>4.讨论、交流测量的结果,对所测肩宽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直观认识。</p></td><td width="144"><p>2.连一连。</p><p>桌子的高度</p><p>10厘米</p><p>跳绳的长度70厘米</p><p>杯子的高度2米</p></td></tr><tr><td width="89"><p>三、借助身边事物,描述其他物体的长度、高度。(11分钟)</p></td><td width="149"><p>1.引导学生积累更为丰富的直观经验。</p><p>2.引导学生明确描述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标准描述动物的身高或身长。</p><p>3.组织学生用熟悉的标准描述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p></td><td width="265"><p>1.用多种方法建立所测物体长度或高度的表象。</p><p>方法一:闭眼想。闭眼想象板书中的实物有多长。</p><p>方法二:用手比。边读板书边用手比划长短。</p><p>方法三:说关系。课桌的长度要比肩宽长一些;两臂展开的长度要比讲桌长一些;教室的长度要比两臂展开的长度长得多等。</p><p>2.选择合适的标准进行描述。</p><p>(1)所选动物:身长6米的鳄鱼。</p><p>测量标准:约长30厘米的肩宽。</p><p>测量结果:20个人并肩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p><p>(2)所选动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p><p>测量标准:约长1米的讲台。</p><p>测量结果:2个半讲台的长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p><p>……</p><p>3.自主选择标准描述身边物体的长度或高度。</p></td><td width="144"><p>3.你了解自己吗?写出3个有关自己身体某些部位的长度或高度。</p><p>4.写出3个你最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p></td></tr><tr><td width="89"><p>四、课堂总结。(4分钟)</p></td><td width="149"><p>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td><td width="265"><p>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44"> </td></tr><tr><td width="89"><p>教师批注</p></td><td width="149"> </td><td width="265"> </td><td width="144"> </td></tr><tr><td width="89"><p>板书设计</p></td><td colspan="3" width="558"><p>量一量,比一比</p><p>肩宽大约30厘米一步的长度大约40厘米</p><p>两臂展开的长度大约1米40厘米教室的长度大约10米</p><p>课桌的高度大约70厘米手掌的宽大约7厘米</p></td></tr></tbody></table><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