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4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2)》导学案教学案

<p></p><p></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96"><p>课题</p></td></tr></tbody></table><p></p><p>认识人民币(2)</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熟悉而又有趣的情境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关注了下面两点:</p><p>1.根据生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p><p>在导入环节了解学生春节期间都收到了多少压岁钱,面值分别是多大的。这些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新知的学习构建情感基础。</p><p>2.利用数的组成知识实现迁移,学习人民币的兑换。</p><p>例4的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实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兑换。小面值的人民币学生容易兑换,但是较大面值的人民币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些困难。因此,在教学兑换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之前,先让学生说出每种面值的人民币中分别有几个一或几个十,然后进行兑换。这样的设计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实现了知识的迁移。</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人民币票样</p><p>学生准备:人民币票样</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5分钟)</p><p>1.组织学生交流春节期间收到多少压岁钱及压岁钱的面值。</p><p>2.导入新课:你们了解这些大面值的人民币吗?能进行人民币的兑换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p><p>1.踊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说说自己的压岁钱是多少,都是多大面值的。</p><p>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1.填一填。</p><p>(1)1角=()分</p><p>(2)1元=()角</p><p>(3)30角=()元</p><p>(4)50分=()角</p><p>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22分钟)</p><p>1.教学例3。</p><p>出示例3人民币票样,引导学生辨认这些人民币的面值。</p><p>2.教学例4。</p><p>(1)提问:5和10中,分别有几个1?一张5元和一张10元的人民币分别可以换多少张1元的人民币?</p><p>(2)组织讨论:20、50和100中分别有多少个10?面值为20元、50元和100元的人民币分别可以换多少张10元的人民币?</p><p>(3)讨论: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50元的人民币?</p><p>(4)组织学生在书上完成例4。</p><p>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小组内交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明确:人民币上面的数值分别表示它们的面值。</p><p>2.(1)小组讨论,得出:5里面有5个1,所以一张5元的人民币可以换5张1元的人民币;10里面有10个1,所以一张1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10张1元的人民币。</p><p>(2)根据整十数的组成,得出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10元的人民币,一张5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5张10元的人民币,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10张10元的人民币。</p><p>(3)小组讨论,明确:100是由2个50组成的,所以一张10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2张50元的人民币。</p><p>(4)自主完成例4,并汇报,然后集体订正。</p><p>2.换钱游戏。</p><p>(1)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1元的人民币。</p><p>(2)一张2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5元的人民币。</p><p>(3)一张50元的人民币可以换()张20元的人民币和()张10元的人民币。</p><p>3.给出的钱数能正好买什么?在能买的物品下面画“√”。</p><p></p><p></p><p></p><p></p><p></p><p>2元8角 3元6角</p><p></p><p>7元3角</p><p>三、巩固练习。(10分钟)</p><p>1.完成教材54页1题。</p><p>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应的钱数。</p><p>2.完成教材54页2题。</p><p>1.讨论、交流,并用不同的方法摆出相应的钱数。</p><p>2.根据数的组成自主完成填空。</p><p>4.摆出下面的钱数。</p><p>3元6角27元8角</p><p>四、全课总结。(3分钟)</p><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2)》导学案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