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导学案设计
<p></p><p>导学案设计</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103"><p>课题</p></td></tr></tbody></table><p></p><p>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从旧知引入,通过迁移掌握新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本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创设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从尝试把两个分步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到依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进行计算,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出现,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对混合运算认识、理解和计算的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乘法口诀卡片</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p><p>1.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p><p>2.引入新课。</p><p>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p><p>1.观察画面,自由发言,交流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p><p>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1.先补充问题,再列式计算。</p><p>(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p><p>(2)飞机上有大人和儿童一共57名,其中大人有38名,____________?</p><p>二、尝试探究,明确算理。(20分钟)</p><p>1.教学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p><p>(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探究方法。</p><p>①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要计算“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需要哪些条件?</p><p>②引导思考:这两个条件题中是否都已具备,如果有的条件题中没有给出,怎么办?</p><p>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并列式解答。</p><p>④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p><p>2.教师讲解两步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p><p>(1)教师边板书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p><p>(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p><p>3.计算15÷3×5。</p><p>(1)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p><p>(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p><p>(3)集体订正,总结计算方法。</p><p>4.引导学生比较,思考:这两道题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p><p>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p><p>6.教学例2。</p><p>(1)观察例2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图意,说一说从图中能知道哪些内容。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问题。</p><p>(2)引导学生独立列出综合算式,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p><p>(3)要求学生汇报算法,板书记录。</p><p>(4)组织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交流发现。</p><p>(5)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p><p>1.(1)讨论交流,自主探究。</p><p>①交流题意,找到解决问题应具备的相关条件。(要知道中午时有多少人和下午又来了多少人)</p><p>②学生思考,并集体交流: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题中没有给出,所以要先求出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p><p>③独立解答,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p><p>④各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解题方法,并说明这样计算的理由。</p><p>2.(1)认真观看教师的书写过程,明确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p><p>(2)尝试计算并交流,总结运算顺序: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p><p>3.(1)观察后,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预设:先算除法再算乘法。</p><p>(2)按教师讲解的脱式计算的格式进行计算和书写。</p><p>(3)把自己的计算过程与其他同学交流,明确计算方法</p><p>4.思考、讨论、集体交流。明确:第一道题只有加、减法,第二道题只有乘、除法,都属于同级运算,并且都没有小括号。</p><p>5.认真倾听,理解只含有同级运算且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p><p>6.(1)认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p><p>(2)尝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互相交流并说明理由。</p><p>4×3+7=19</p><p>7+(4×3)=19</p><p>7+4×3=19</p><p>(3)汇报算法。</p><p>(4)观察算式,汇报: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p><p>(5)认真倾听教师的总结,明确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p><p>2.把下面各题中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p><p>(1)6×7=42</p><p>42+15=57</p><p> (2)15+6=21</p><p>24÷4=6</p><p>________</p><p>3.填一填。</p><p>(1)在12+42÷6这道算式中,要先算(),再算()。</p><p>(2)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先算(),再算()。</p><p>(3)在52+8×7这道算式中,既有()法,又有()法,要先算()法,再算()法。</p><p>4.看图列式计算。</p><p></p><p>________________</p><p></p><p>________________</p><p></p><p>________________</p><p>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0分钟)</p><p>1.完成教材48页“做一做”。</p><p>强调:计算两步混合运算的算式时,必须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p><p>2.完成教材50页5题。 先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p><p>1.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互相交流算法。</p><p>2.在比较大小时,要注意运算顺序。</p><p>5.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p><p>四、课堂总结。(5分钟)</p><p>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交流自己的学习感受。</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