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4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设计

<p></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1.让学生经历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p><p>从情境图中提取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因此,本设计首先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从中提取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识,并在梳理找信息、提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p><p>2.借助矩形模型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利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p><p>迁移思想是数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和方法。例1、例2的情境图都呈现了乘法的矩形模型,这为学生沟通乘除法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本设计借助矩形模型唤起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回忆,再出示两个有联系的除法算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终利用知识迁移探索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口算卡片</p><p>教学过程</p><p>⊙游戏激趣,引入新课</p><p>1.对口令游戏:老师说出口诀的前半部分,学生说出口诀的后半部分。</p><p>2.复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p><p></p><p></p><p>(1)抢答(教师出示口算卡片):18÷615÷524÷612÷324÷4</p><p>(2)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出商的。</p><p>3.导入新课: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p><p></p><p>设计意图:复习题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为下面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作铺垫。</p><p>⊙合作交流,探究新知</p><p>1.教学情境图。</p><p>(1)课件出示教材37页的情境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数学信息。(学生观察后交流)</p><p>(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组内讨论,提出问题)</p><p>(3)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大屏幕展示。</p><p>(4)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问题填入课堂活动卡中,并列出算式。</p><p></p><p>(5)过渡:大家列出的除法算式该怎样计算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求这些算式的商。</p><p>2.教学例1。</p><p>(1)根据画面编题。</p><p>课件出示教材38页例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根据图意编一道题。</p><p>(2)学生组内讨论,然后汇报。</p><p>预设</p><p>生: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同学们做了一些旗子,每行7面,一共8行,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面旗子?</p><p>(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7×8=56或8×7=56)</p><p></p><p>(4)学生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计算7×8或8×7时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p><p>预设</p><p>生1:因为每行7面旗子,共8行,就是8个7,所以列式为7×8=56。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p><p>生2:也可以竖着看,每列8面旗子,一共7列,就是7个8,所以列式为8×7=56。用的乘法口诀也是七八五十六。</p><p></p><p>(5)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同学们的计算得出一共有56面旗子,那么你能看图列出两个除法算式吗?</p><p>(6)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p><p>(56÷8或56÷7)</p><p>(7)探究算法。</p><p>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探究56÷8、56÷7的口算方法。</p><p>②集体交流汇报。</p><p>预设</p><p>生1:求56÷8的商,先想乘法口诀中几乘八得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p><p>生2:求56÷7的商,先想乘法口诀中几乘七得五十六,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7的商是8。</p><p></p><p>③比较56÷8和56÷7,仔细观察这两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小组间互相说一说)</p><p>预设</p><p>生1: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p><p>生2: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p><p>(8)小结:我们在计算除法算式时,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