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4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p></p><p>导学案设计</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92"><p>课题</p></td></tr></tbody></table><p></p><p>解决问题</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1.在探究过程中的自主构建。</p><p>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本设计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积累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剪的技巧,主动了解并掌握知识,自主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充分体现了“自主构建”这一理念。如在剪连续的小人时,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剪一剪等环节,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能够在思考、尝试、实践的基础上自主探究并理解知识。</p><p>2.在实践活动中训练思维。</p><p>从数学的发展来看,它本身具有观察与猜想的特点。教学中不仅注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设计中层层推进,从剪1个小人到剪2个连续的小人,再到剪4个连续的小人,最后到剪自己喜欢的、漂亮的连续图案,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逐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彩纸剪刀</p><p>学生准备:彩纸剪刀</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5分钟)</p><p>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p><p>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p><p>3.(出示4个手拉手的小人图案)引发质疑:能否剪出这样的小人?</p><p>4.导入新课,板书课题。</p><p>1.回忆旧知。</p><p>2.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p><p>3.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想法。</p><p>4.学习新课,相互交流。</p><p>1.填一填。</p><p>(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图形,这条直线就是()。</p><p>(2)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p><p>二、合作探究。(23分钟)</p><p>1.引导学生观察4个小人的图案,并思考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p><p>2.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剪,并动手剪一剪。</p><p>(1)先剪出1个小人。</p><p>(2)再剪出手拉手的2个小人。</p><p>(3)最后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p><p>3.引导学生总结经验。</p><p>(说明剪连续手拉手的小人的过程体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法:化繁为简)</p><p>4.尝试剪手拉手的8个小人。</p><p>5.剪出自己喜欢的连续图案。</p><p>1.读题,观察后交流、汇报。</p><p>2.(1)小组内交流,共同探究,动手尝试剪1个小人,然后展示作品,汇报方法:先把一张纸对折,在闭口处画出半个小人,再沿虚线剪开,展开就是1个小人。中间的折痕不要剪开,否则这个小人就是断开的。</p><p>(2)小组内继续交流,共同探究,动手尝试剪手拉手的2个小人,并展示作品,汇报方法。</p><p>(3)自己尝试剪,然后集体展示汇报:</p><p>首先把一张纸对折三次……</p><p>3.交流、汇报。</p><p>4.动手操作,集体展示。</p><p>5.自己动手尝试着剪,展示作品。</p><p>2.判断。</p><p>(1)圆有无数条对称轴。()</p><p>(2)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p><p>(3)所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p><p>3.下列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在其下面的□里画“√”。</p><p></p><p>4.下列现象是平移的在□里画“—”,是旋转的在□里画“○”。</p><p></p><p>5.下列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p><p></p><p>()条()条</p><p>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8分钟)</p><p>1.完成教材35页11题。</p><p>2.完成教材36页12题。</p><p>1.小组内交流想法,集体汇报。</p><p>2.动手操作、展示作品。</p><p>6.下面哪幅图是由图(1)通过平移得到的?</p><p></p><p>四、总结升华。(4分钟)</p><p>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p><p>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