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43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p></p><p>导学案设计</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8"><p>课题</p></td></tr></tbody></table><p></p><p>解决问题</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1.加深对数量关系与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借助动手分一分、画一画的过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与除法的意义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2.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p><p>选择正确的数学方法是打开数学宝库的钥匙。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先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然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把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与平均分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确定用除法解决问题。最后在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用乘法检验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不断积累检验的经验,还能培养学生灵活选择和运用数学方法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圆片</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6分钟)</p><p>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根据情境图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p><p>2.想一想,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问题?</p><p>1.仔细观察,交流并提出问题:</p><p>(1)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p><p>(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p><p>2.讨论交流后明确:这是我们学过的平均分问题。</p><p>1.填一填。</p><p>18÷3=()</p><p>想:3×()=18</p><p>口诀:()</p><p>2.根据“四六二十四”写出4道算式。</p><p>()×()=()</p><p>()×()=()</p><p>()÷()=()</p><p>()÷()=()</p><p>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20分钟)</p><p>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p><p>2.引导学生思考平均分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尝试解决,并交流解决方法。</p><p>3.组织学生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在学生动手解决的基础上小结:可以用乘法检验除法。</p><p>4.引导学生总结发现。</p><p>1.小组讨论,并汇报。</p><p>不同点:第一道题是求每份数,第二道题是求份数。</p><p>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问题。</p><p>2.小组内讨论解决方法,并尝试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解决方法。</p><p>(1)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算式为15÷3=5(只)。</p><p>(2)求要用几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算式为15÷5=3(个)。</p><p>3.先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然后交流检验方法。</p><p>(1)用圆片代替蚕宝宝,动手分一分。</p><p>(2)圈一圈,画一画。</p><p>(3)用乘法检验。</p><p>4.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只要是平均分问题,都能用除法来解决,并且可以用乘法检验除法。</p><p>3.把15个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个。</p><p>4.一本的价格是2元,10元钱可以买()本。</p><p>5.24棵白菜,每个筐里装4棵,需要几个筐?</p><p>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10分钟)</p><p>引导学生完成教材24页5题。</p><p>自主完成,集体订正。</p><p>6.有4张纸,每张纸做6个风车。把这些风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p><p>四、课堂总结。(4分钟)</p><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