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包含分》导学案设计
<p></p><p>导学案设计</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6"><p>课题</p></td></tr></tbody></table><p></p><p>包含分</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如果只从结果上看是无法区分的,都是每份同样多。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经历动手分的过程,才能体会到平均分的方法的不同,为理解“等分”和“包含分”这两种平均分的不同情况奠定基础。因此,本节课注重让学生在边摆边说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平均分活动在脑海中的相应表象,从而建立相应的概念,深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p><p>1.重视平均分的过程。</p><p>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摆一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包含分”的特点,理解“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实际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同时引导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为学习除法的含义奠定基础。</p><p>2.借助比较,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p><p>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属性,掌握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够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促进知识的建构与记忆。本设计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不同情况的平均分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平均分的方法虽然是不同的,但从结果上看,其本质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无论是哪种平均分,最终都是要每份分得同样多,从而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和运用。</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小棒</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复习引入。(5分钟)</p><p>1.课件出示:(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2)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比较两句话的异同。</p><p>2.引导学生回忆平均分的含义。</p><p>1.读题,组内交流,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第一句要求平均分,就是要每份分得同样多。第二句没要求平均分,就是说每盘放几个都可以。</p><p>2.回顾学过的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p><p>1.先用10根小棒分一分,再填空。</p><p>(1)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p><p>(2)平均分成5份,每份()根。</p><p>二、探究新知。(15分钟)</p><p>1.课件出示教材10页例3,引导学生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每2个一份。</p><p>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异同。</p><p>3.引导学生进一步区别两种分法。</p><p>(1)引导学生把教材10页例3改写成上节课学过的问题。</p><p>提示:上节课学习的分法是知道要平均分成几份。</p><p>(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然后用完整的语言表述结果。</p><p>4.巩固练习。</p><p>(1)15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p><p>(2)把上题改写成另一种分法的题。</p><p>5.师生共同总结包含分。</p><p>1.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果冻。边分边强调:每2个一份。然后汇报结果: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p><p>2.观察直观图,比较、思考,然后小组内总结、汇报。</p><p>不同点:平均分是把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有几个。包含分是告诉每份分几个,求能分成几份。</p><p>相同点:不管是哪种分法,最后都是每份分得同样多。</p><p>3.通过改写、动手分,进一步区别两种分法。</p><p>(1)根据教师提示和对比得到的不同点,学生改写教材10页例3: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几个?</p><p>(2)动手分果冻,然后汇报: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2个。</p><p>4.动手操作,思考完成练习。</p><p>(1)15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5份。</p><p>(2)改写(1)题。</p><p>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几根?(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汇报结果)</p><p>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分3根。</p><p>5.再次明确包含分。</p><p>2.动手分一分,再填空。</p><p>(1)6个,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p><p>(2)6个,每个小朋友分3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p><p>(3)6个,每个小朋友分1个,可以分给()个小朋友。</p><p>3.你会分吗?</p><p></p><p>9根,每只分3根,可以分给()只。</p><p>三、巩固提高。(15分钟)</p><p>1.指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和说一说,完成教材10页1、2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包含分的含义,加深对包含分的认识。</p><p>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2页5题。</p><p>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12页7题,然后观察对比两种分法的异同点。</p><p>4.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材12页9题。拓展思维,加深对平均分含义的理解,并能正确运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p><p>1.独立完成教材10页1、2题。</p><p>(1)动手摆一摆。</p><p>(2)填一填,明确分的结果。</p><p>(3)说一说,加深对包含分的理解。</p><p>2.独立完成,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理解“16罐蜂蜜,每4罐分给一只小熊,求能分给几只小熊,就是求16里面有几个4,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熊。”</p><p>3.独立完成,比较两种分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组内交流,然后汇报。通过观察对比,理解平均分的两种分法都是要求每份分得同样多。</p><p>4.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完成,然后汇报各自的分法。</p><p>分法一18个小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6个。</p><p>分法二18个小圆片,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9份。</p><p>分法三18个小圆片,平均分成9份,每份分2个。</p><p>分法四18个小圆片,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6份。</p><p>分法五18个小圆片,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3份。</p><p>分法六18个小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9个。</p><p>……</p><p>4.填一填,说一说。</p><p></p><p></p><p>()条,每个里放3条,可以放在()个里。</p><p>5.</p><p></p><p>(1)8朵鲜花,平均插在2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朵。</p><p>(2)8朵鲜花,每4朵插一瓶,可以插在()个花瓶里。</p><p>四、总结升华。(5分钟)</p><p>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p><p>总结本节课的收获。</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