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p></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由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本设计注重从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再次经历收集、整理、分析、决策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数据、整理信息和分析数据的能力。</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纸卡</p><p>教学过程</p><p>⊙引入课题,明确目标</p><p>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板书课题)</p><p>⊙分工合作,梳理知识</p><p>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第一单元学习的内容。</p><p>2.组织学生汇报所回顾的知识。</p><p></p><p></p><p>(1)用调查法收集数据。</p><p>收集数据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p><p>(2)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p><p>记录数据时的方法不唯一,可以采用画“正”字、画“√”、画“○”等方法。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时,圆圈、对号的个数也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比较乱,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时,就很清楚,所以采用画“正”字法记录数据,既方便又快捷。</p><p>(3)认识统计表。</p><p>统计表就是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的一种表格。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便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p><p>3.引导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p><p>数据的收集与整理</p><p>4.提出问题。</p><p></p><p>(1)过渡: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p><p>(2)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p><p>设计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先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理清知识层次,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究。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整理知识结构图,以便培养学生的复习、整理的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p><p>⊙借助习题,回顾重点,强化提高</p><p>1.复习用调查法收集数据。</p><p>(1)课件出示习题:统计一下班级同学的出生月份情况。1~12月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p><p>(2)引导学生思考:要完成这项统计,你准备怎么办? 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或组内报名,小组汇报等。</p><p>(3)引导学生优化方法——选择简单的举手方法:每个同学只能选择一次,不能多选也不能遗漏。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p><p>(4)学生举手,教师记录,完成本题。</p><p>2.复习记录数据的方法。</p><p></p><p> (1)课件出示习题:下面统计的是二(1)班同学第一小组最喜欢吃哪种水果的情况。</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82"><p>王红</p></td><td width="82"><p>刘梅</p></td><td width="82"><p>石明</p></td><td width="82"><p>李飞</p></td><td width="82"><p>邓丽</p></td><td width="82"><p>孙楠</p></td><td width="82"><p>余辉</p></td></tr><tr><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r><tr><td width="82"><p>徐阳</p></td><td width="82"><p>刘芳</p></td><td width="82"><p>周曦</p></td><td width="82"><p>王菲</p></td><td width="82"><p>赵佳</p></td><td width="82"><p>杨彤</p></td><td width="82"><p>李莉</p></td></tr><tr><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d width="82"><p></p></td></tr></tbody></table><p></p><p>(2)小组讨论:针对上题,如何记录这些数据呢?</p><p>(3)指名汇报,明确记录方法:方法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但是画“正”字法是最方便和快捷的。</p><p>(4)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用画“正”字法统计数据。</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181"><p></p></td><td width="137"><p></p></td><td width="147"><p></p></td></tr><tr><td width="181"> </td><td width="137"> </td><td width="147"> </td></tr></tbody></table><p></p><p>3.复习统计表。</p><p>(1)课件出示习题:下面是二(3)班同学参加学校艺术节情况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54"><p>项目</p></td><td width="54"><p>唱歌</p></td><td width="54"><p>绘画</p></td><td width="54"><p>演讲</p></td><td width="54"><p>舞蹈</p></td></tr><tr><td width="54"><p>人数</p></td><td width="54"><p>6</p></td><td width="54"><p>8</p></td><td width="54"><p>8</p></td><td width="54"><p>10</p></td></tr></tbody></table><p></p><p>①参加()的人数最多,参加()的人数最少。</p><p>②参加()和()的人数同样多。</p><p>③参加舞蹈的比参加唱歌的多()人。</p><p>(2)学生先合作完成,再指名汇报,明确思考方法:要把统计的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果。</p><p>(3)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二年级同学参加校运动会项目情况。(每人限一项,每人都参加校运动会)</p><p></p><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54"><p>项目</p></td></tr></tbody></table></p><p>跳绳</p><p>踢毽子</p><p>跳远</p><p>跑步</p><p>人数</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