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p></p><p></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96"><p>课题</p></td></tr></tbody></table><p></p><p>克和千克的认识</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1.注重设计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p><p>克与千克虽然在生活中普遍应用并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可能只是一种生活现象。因此,本设计注重应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帮助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通过让学生亲自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物体的质量,充分感受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p><p>2.注重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感悟克与千克。</p><p>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本设计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课前调查一个鸡蛋的质量、家人的体重,收集包装袋等到课堂上一起交流。然后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质量单位,不仅使学生明白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表示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让学生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分析、推理、想象、整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深入感悟克与千克。</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2分硬币橡皮</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6分钟)</p><p>1.展示两袋糖,请同学们猜哪一袋重一些,哪一袋轻一些。</p><p>2.请刚才作出判断的学生上来亲自用手掂一掂。</p><p>3.引导学生质疑:怎样比较物品的轻重呢?</p><p>4.组织学生读出从超市里买来的物品的包装袋上标注的净含量,交流发现。</p><p>5.请学生汇报昨天调查的家人的体重和一个鸡蛋的质量。</p><p>6.揭示课题。</p><p>1.仔细观察,仅凭想象汇报。</p><p>(结果千差万别)</p><p>2.分别掂一掂,然后说出自己的判断结果。</p><p>3.同桌间交流后汇报:(1)可以用手掂一掂;(2)可以直接看看物品的包装袋上所标注的净含量。(3)没有标注质量的可以称一称再比较。</p><p>4.与同桌互读后小组内交流发现:都是用克和千克作单位的。</p><p>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p><p>6.认真聆听。</p><p>1.比一比,哪个重?</p><p></p><p>2.填空。</p><p>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和()作单位。物体较轻时用()作单位,物体较重时用()作单位。</p><p>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25分钟)</p><p>1.教学1克。</p><p>(1)组织学生拿出一枚2分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猜一猜有多重。</p><p>(2)引导学生思考这么轻的物品用哪种秤来称比较合适。</p><p>(3)课件演示用天平称量的过程,得出: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p><p>(4)引导学生估测一根粉笔、一块橡皮的质量,并说出估测理由。</p><p>(5)引导学生交流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最接近1克。</p><p>2.教学1千克。</p><p>(1)指导学生左手托着2分硬币,右手托着两袋盐。掂一掂,交流感受。</p><p>(2)指导学生把两袋盐放在一只手上,再掂一掂。</p><p>(指出: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p><p>(3)引导学生说出通过观察包装袋知道了什么。</p><p>(板书:1千克=2023克)</p><p>(4)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p><p>3.PPT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秤,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这些秤的认识。</p><p>4.生活中的数学。</p><p>(1)组织学生称一称上课开始出示的两袋糖,并比较轻重。</p><p>(2)引导学生找出课前收集的各种包装袋上与本节课有关的数学信息。</p><p>1.(1)动手掂一掂2分硬币,并说一说自己猜的结果。</p><p>(2)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回答问题。</p><p>(3)观看课件,知道2分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克”的概念。</p><p>(4)小组内用想到的办法估测,然后交流、汇报。</p><p>(5)根据掂2分硬币的感受及已有的生活经验列举生活实例。</p><p>2.(1)动手实践,感受克与千克的差别:左手很轻,右手很重。</p><p>(2)动手实践,再次感受两袋盐的质量。</p><p>(3)交流汇报:每袋盐500克,两袋盐2023克,就是老师说的1千克,也就是说1千克等于2023克。</p><p>(4)各抒己见。</p><p>3.看课件,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秤。</p><p>4.小组合作。</p><p>(1)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称的方法。</p><p>(2)组内交流。</p><p>3.填一填。</p><p>2千克=()克</p><p>5千克=()克</p><p>2023克=()千克</p><p>2023克=()千克</p><p>4.估一估,多少个桃子约重1千克?</p><p>5.写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p><p></p><p>________</p><p></p><p>________</p><p>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5分钟)</p><p>课件出示练习题。</p><p>1.在()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p><p></p><p>450()30()</p><p></p><p> 8()5()</p><p>2.找错。</p><p>(1)小明今年10岁,重30克。</p><p>(2)今天,小东去超市买了一支长15克的铅笔和一袋重200千克的果冻。</p><p>3.发散练习。</p><p>()克+()克=1千克</p><p>1.独立观察、判断,做出正确解答。</p><p>2.小组交流、找错,集体汇报。</p><p>3.自主完成。</p><p>6.你知道山羊有多重吗?</p><p></p><p>7.判断。</p><p>(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p><p>(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p><p>(3)1枚1角硬币重1克,10枚1角硬币重1千克。()</p><p>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p><p>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