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导学案设计
<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3"><p>课题</p></td></tr></tbody></table></p><p>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1.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p><p>《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学生汇报笔算方法时,尊重学生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帮助学生不断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体验。</p><p>2.循序渐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p><p>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同化、顺应、调整、扩充,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本教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在教学最高位不够商1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让学生讨论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怎么办,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笔算除法的过程,理解笔算除法中每一步的含义。</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6分钟)</p><p>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p><p>3×()<23</p><p>6×()<58</p><p>8×()<66</p><p>2.笔算下面各题。</p><p>68÷4=85÷5=</p><p>鼓励学生说说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过程。</p><p>3.引入新课。</p><p>1.利用乘法口诀完成此题。</p><p>2.列竖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p><p>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1.填一填。</p><p>(1)237÷4的商是()位数,商的最高位在()位上。</p><p>(2)□25÷4,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大能填();要使商是三位数,□里最小能填()。</p><p>二、尝试探究,感悟转化。(15分钟)</p><p>1.教学例3。</p><p>(1)出示例3,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p><p>(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商的位数是如何确定的?</p><p>(3)鼓励学生尝试计算。</p><p>(4)鼓励学生小组内交流算理。</p><p>2.组织学生讨论确定竖式中每一步商的位置的方法。</p><p>3.组织学生对笔算的结果进行验算。</p><p>1.(1)独立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p><p>(256÷2)</p><p>(2)观察算式后讨论明确:被除数的百位上是2,除数也是2,够商1,因此256÷2的商是三位数。</p><p>(3)根据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计算。</p><p>(4)根据自己的计算过程交流算理。</p><p>2.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师生共同总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p><p>3.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验算的方法,然后全班汇报:如果商×除数=被除数,则说明笔算的结果是正确的。</p><p>2.选一选。</p><p>(1)计算349÷8时,商的首位应写在()位上。</p><p>A.百B.十C.个</p><p>(2)237÷9的商是()位数。</p><p>A.一B.两C.三</p><p>3.笔算下面各题。</p><p>213÷5=</p><p>452÷7=</p><p>三、深入探究,掌握基本方法。(5分钟)</p><p>1.出示教材例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p>2.引导学生自由交流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及验算方法。</p><p>1.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交流解题过程。</p><p>256÷6=42(页)……4(张)</p><p></p><p>2.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百位上的数,除得的商写在百位上;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商的最高位写在十位上;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p><p>4.三年级有学生248人,每2人用一张课桌,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如果每4张课桌摆成一行,一共可以摆成多少行?</p><p>5.一个篮球154元,一根跳绳4元,买2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多少根跳绳?</p><p>四、应用新知,巩固方法。(10分钟)</p><p>1.教材19页1题。</p><p>2.教材19页5题。</p><p>1.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p><p>2.观察算式,注意竖式的写法。</p><br /><p>五、课堂总结。(4分钟)</p><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br /><p>教师批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