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教案设计
<p></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笔算的算理,知道了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位置。因此,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迁移,让学生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具体教学设计如下:</p><p>1.巧用教材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p><p>好的导入犹如乐师弹琴时奏出的第一个音符,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本教案把教材提供的春风小学为学生午餐配备酸奶的情境和营养午餐食谱一起呈现出来,把要解决的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盒酸奶”融于营养午餐、合理膳食的教育之中,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课具备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p><p>2.注重搭建交流的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p><p>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再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个性化的解题方法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他们把自己的算法和别人的算法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最终“悟”出最佳的计算方法。</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教学过程</p><p>⊙创设情境,激发兴趣</p><p>1.创设情境。</p><p></p><p></p><p>师:大家知道营养均衡是什么意思吗?</p><p>(课件呈现营养午餐)教师根据画面讲解营养午餐食谱,使学生体会到食物要合理搭配,并适时询问学生爱吃的蔬菜、水果,教育学生不挑食,按时进餐。</p><p>师:同学们,看完营养午餐的介绍,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p><p>生1:吃饭时不要挑食,要多吃新鲜的蔬菜。</p><p>生2:吃饭时不能贪玩,要细嚼慢咽。</p><p>……</p><p>师:是啊,只有科学进食,营养搭配,身体才能健康。</p><p>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p><p>(1)出示例2,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p><p>(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48×37)</p><p>(3)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生互相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p><p></p><p>3.估算结果。</p><p>引导学生先根据算式估一估需要多少盒酸奶,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p><p>预设</p><p>生:因为48≈50,37≈40,50×40=2023(盒),所以大约需要2023盒酸奶,准确的结果比2023盒少。</p><p>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学习肯定来自内部需求,如果没有这个需求,学生不会主动参与。因此,上课伊始,先创设营养午餐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然后从情境中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主探究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让他们全身心地走进数学的“门槛”。</p><p>⊙展开探究</p><p>1.用竖式计算。</p><p></p><p>师:请同学们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试着算一算。</p><p>(1)小组讨论,试算48×37,交流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p><p>(2)引导学生迁移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p><p>(3)汇报笔算过程。</p><p></p><p>(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7去乘第一个乘数,7乘8得56,在个位上写6,要向十位进5,7再乘第一个乘数十位上的4,得28个十,还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5个十,得33个十,即7乘48得336;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3去乘第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要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p><p></p><p>2.观察比较。</p><p>(课件出示教材46页例1中的竖式)</p><p>师:今天我们学的例2与上节课学习的例1有什么不同?</p><p>生:上节课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不用进位。</p><p>师小结:要正确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问题,应注意在笔算过程中要记得加进上来的数。</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