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4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设计

<p></p><p>教案设计</p><p>设计说明</p><p>1.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有效地学习。</p><p>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起点,也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文具店购物的情境,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并购买文具这一情境,共同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自己的观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p><p>2.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p><p>本设计首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促使其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不仅要对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依据,还要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思想方法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超市购物小票</p><p>教学过程</p><p>⊙谈话导入,激发兴趣</p><p>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都买过什么?</p><p>师: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文具店逛一逛,让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p><p>师:仔细观察,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看到的信息,引导学生说出商品名称及价格)</p><p></p><p></p><p>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能根据看到的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些问题吗?</p><p>设计意图:呈现购物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提问的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p><p>⊙探究新知</p><p>1.教学教材96页例3。</p><p>(1)提出问题。</p><p>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根据课件中这两个文具提出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卷笔刀和普通铅笔)</p><p>预设</p><p>1个卷笔刀和1支普通铅笔一共多少钱?</p><p>1个卷笔刀比1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p><p>1支普通铅笔比1个卷笔刀便宜多少钱?</p><p></p><p>(2)引入主题。</p><p>师: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第一个用加法、后两个用减法计算)</p><p>师:0.8和0.6是什么数?(小数)</p><p>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p><p>(3)列出算式,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p><p>教师巡视,及时掌握学生讨论的情况。</p><p>(4)集体反馈。</p><p>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解决方法。(学生之间可能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把钱数改写成用“角”作单位的整数进行计算,另一种方法是把小数直接相加、减)</p><p></p><p>(5)引导学生进行汇报。</p><p>一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减法转化成整数加、减法进行计算,即8角+6角和8角-6角。</p><p>二是用“元”作单位相加、减,这就是小数加、减法,即0.8+0.6和0.8-0.6。</p><p>(6)学生尝试笔算0.8+0.6和0.8-0.6。</p><p></p><p>学生在进行笔算之前教师先与学生探讨数位对齐的问题,并示范。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0.8+0.6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p><p>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可以了?(小数点对齐)</p><p>(7)提问:0.8+0.6我们会计算了,那0.8-0.6你们会计算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p><p>(8)反馈练习:2.8+2.16.4-0.94.7+5.35.6-5.3</p><p></p><p>集体订正时重点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p><p>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p><p>师: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算式中的小数点对齐。</p><p></p><p>3.根据上面的方法解决1支带橡皮的铅笔比1支普通铅笔贵多少钱的问题。[生自主解决,1.2-0.6=0.6(元)]</p><p>4.体会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p><p>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p><p></p><p>(生结合板书讨论:相同点: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要求从低位算起;都是满10进1,退1当10。不同点:整数加、减法是末位对齐,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对齐)</p><p>设计意图: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以及用0占位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p><p>5.教学教材97页例4。</p><p>(1)请同学们帮老师再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小丽有10元钱,买了1个文具盒,还想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她的钱够吗?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钱够吗?</p><p></p><p>(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汇报方法。</p><p>预设</p><p>方法一先计算买1个文具盒后还剩10-6.8=3.2(元)。</p><p>然后计算买1个笔记本和1支普通铅笔一共需要2.5+0.6=3.1(元)。</p><p>因为3.23.1,所以钱够。</p><p>如果把普通铅笔换成带橡皮的铅笔,买1个笔记本和1支带橡皮的铅笔一共需要2.5+1.2=3.7(元),因为3.73.2,所以钱不够。</p><p></p><p>方法二先计算买1个文具盒之后还剩10-6.8=3.2(元)。</p><p>再计算买1个笔记本之后还剩3.2-2.5=0.7(元)。0.70.6,买1支普通铅笔够;0.71.2,买1支带橡皮的铅笔不够。</p><p>方法三把要买的物品的价钱都加起来,看比10元多还是比10元少。</p><p></p><p>6.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p><p>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经历过的购物情境理解算理、探究算法,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充分交流和共享,较好地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突出理解算理、探究算法这个教学重点。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