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导学案设计
<p></p><p><br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p><p></p><p>课型</p><p>新授课</p><p>设计说明</p><p>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接触,只是没有做系统总结。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及认知经验,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下两点:</p><p>1.突出重点,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p><p>认识小数的数位顺序是正确读写小数的基础。教学中,先引导学生观察小数,让学生发现小数的结构特点。再让学生由整数的数位顺序迁移到小数的数位顺序,完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p><p>2.恰当整合教材,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教学。</p><p>在学习小数的写法时,通过一段关于全球平均气温逐年升高和平均海平面上升的真实数据,让学生边听数边写,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据,产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的想法,将德育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数位顺序表</p><p>学生准备:数位顺序表</p><p>教学过程</p><p>教学环节</p><p>教师指导</p><p>学生活动</p><p>效果检测</p><p>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5分钟)</p><p>1.课件出示填空题。组织学生思考并完成填空。</p><p>(1)0.45是()位小数,表示()分之()。</p><p>(2)0.308是()位小数,表示()分之()。</p><p>2.引入新课。</p><p>1.小组合作完成,汇报结果。</p><p>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身边的小数所表示的意义。</p><p>二、自主合作, 探究新知。(15分钟)</p><p>1.整理数位顺序表。</p><p>(1)课件出示教材34页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1.8、5.63、12.378分别由几部分组成。</p><p>(2)课件出示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交流、汇报在小数数位顺序表中获得的数学信息。</p><p>2.探究小数的读法。</p><p>(1)课件出示教材35页例3,学生试读,教师纠错。</p><p>(2)引导学生总结小数的读法。</p><p>3.探究小数的写法。</p><p>(1)口述教材35页例4的内容。</p><p>(2)引导学生写出例4中的小数。</p><p>1.(1)观察情境图,并汇报。</p><p>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p><p>(2)观察小数数位顺序表,交流从中获得的数学信息,并汇报。</p><p>①小数的整数部分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与整数相同。</p><p>小数的小数部分的数位从左往右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p><p>②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p><p>2.(1)试读,互相纠错。</p><p>(2)总结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p><p>3.(1)认真听老师读例题。</p><p>(2)动笔写出例4中的小数,并展示。</p><p>生1: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然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p><p>生2:我是对照小数数位顺序表写的。</p><p>2.填空。</p><p>(1)小数由()、()、()组成。</p><p>(2)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计数单位是()。</p><p>(3)从左往右数,小数部分的第二位是(),计数单位是()。</p><p>(4)6.825由6个()、8个()、2个()和5个()组成。</p><p>3.读出下面各数。</p><p>6.50.04 6.72</p><p>0.202340.09</p><p>4.写出下面各数。</p><p>三百点七一</p><p>五点零六</p><p>零点零八九</p><p>六十点零零一</p><p>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7分钟)</p><p>1.完成教材36页4题。</p><p>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小数的各个数位及其计数单位。</p><p>2.完成教材36页5题。</p><p>1.独立写出各数中不同数位上的“2”所表示的意思,然后汇报。</p><p>2.观察图片和文字,读出其中的小数。</p><p>5.(1)2个十和9个0.001组成的数是多少?</p><p>(2)一个数的十位、十分位和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4,其他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多少?</p><p>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p><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br /><p>教师批注</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