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设计
<p>第2课时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p>导学案设计<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8"><p>课题</p></td><td width="203"><p>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p></td><td width="187"><p>课型</p></td><td width="180"><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88"><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69"><p>本节课始终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怎样比较两组数据,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整节课学生是在有秩序的活动中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的。</p><p>1.不同观点,引发思考。</p><p>例2是通过比较两队哪个队踢毽成绩好,让学生体会平均数的意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不同观点,进而引发思考,在交流讨论和计算中,让学生对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观点有较深刻的认识,而不是通过教师单纯的讲解来完成。</p><p>2.联系实际,启发引导。</p><p>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当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时,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用平均成绩来判断哪个班的考试成绩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p></td></tr><tr><td width="88"><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69"><p>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调查表统计表</p><p>学生准备:调查表统计表</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57"><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88"><p>教学环节</p></td><td width="203"><p>教师指导</p></td><td width="187"><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80"><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88"><p>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5分钟)</p></td><td width="203"><p>1.组织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速算测试成绩统计表,选出有代表性的两个小组的统计表贴在黑板上,这两个小组的测试成绩哪个高一些呢?</p><p>2.引导学生观察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p></td><td width="187"><p>1.每个小组都根据要求拿出课前准备的速算测试成绩统计表。</p><p>2.观察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数据的特点。</p></td><td width="180"><p>1.判断。</p><p>(1)28、29、30、31、3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0。()</p><p>(2)如果想比较两个班级学生期中考试的成绩,一定要用总分来比较。()</p><p>(3)一个水池的平均水深是1米,这个水池中不可能有2米深的地方。()</p></td></tr><tr><td width="88"><p>二、尝试探究,感悟深化。(15分钟)</p></td><td width="203"><p>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p><p>2.拿走黑板上的一个统计表,再选一个与剩下的人数不同的小组的成绩统计表,引导学生判断用总成绩来比较这两个小组哪个组的成绩好是否合理。</p><p>3.引导学生分析两种比较方法的合理性。</p></td><td width="187"><p>1.小组合作交流,然后汇报探究的方法。</p><p>生1:一组中有一个人的成绩是这组数据中最好的成绩,不能因此就说这个组的成绩最好。因为每个小组的人数相同,所以可以通过计算小组的总成绩得出结论。</p><p>生2:运用公式求出每个小组测试成绩的平均数,得出结论。</p><p>2.先独立探究,再计算,最后汇报:两个组的人数不同,用总成绩无法比较出哪个组的成绩好,这样比较不合理。</p><p>3.先全班交流、讨论,然后共同总结:如果两个组的人数不同,用总成绩来比较就不合理,而用平均数来比较就不会受到统计人数的影响。由此可见,总数并不能完全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而平均数却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p></td><td width="180"><p>2.阳光小学为希望工程捐款,三(1)班捐了238元,三(2)班捐了294元,三(3)班捐了272元。平均每班捐了多少钱?</p><p>3.同学们折幸运星,李珊珊折了38颗,王萌折了32颗,赵冰和田恬共折了50颗,平均每人折了多少颗?</p></td></tr><tr><td width="88"><p>三、进一步探究,感知基本方法。(10分钟)</p></td><td width="203"><p>1.课件出示教材91页例2情境图和统计表,引导学生观察,然后思考:哪个队的成绩好?</p><p>2.引导学生总结平均数的作用。</p></td><td width="187"><p>1.独立思考,然后汇报。</p><p>生:因为这两个队的人数不同,所以就不能比较踢毽的总数,只能比较两个队的平均成绩。</p><p>男生队平均每人踢毽的个数是(19+15+16+20+15)÷5=17(个),女生队平均每人踢毽的个数是(18+20+19+19)÷4=19(个)。</p><p>因为2023,所以女生队的成绩好。</p><p>2.与师共同总结:</p><p>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可以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p></td><td width="180"><p>4.星期天,徐亮去郊游。前2小时走了11千米,第3小时走了4千米。徐亮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p></td></tr><tr><td width="88"><p>四、应用新知,巩固方法。(8分钟)</p></td><td width="203"><p>完成教材93页3题。</p></td><td width="187"><p>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最后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p></td><td width="180"><p>5.张帅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其中语文成绩是95分,英语成绩是88分,张帅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p></td></tr><tr><td width="88"><p>五、课堂总结。(2分钟)</p></td><td width="203"><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作业。</p></td><td width="187"><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80"> </td></tr><tr><td width="88"><p>教师批注</p></td><td colspan="3" width="569"> </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