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特性》导学案设计
<p></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6"><p>课题</p></td><td width="208"><p>三角形的特性</p></td><td width="208"><p>课型</p></td><td width="182"><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86"><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98"><p>数学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本节课通过设计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活动中去,在活动中获取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p><p>1.从“活动”的视角来诠释教材。</p><p>通过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学中设计了许多操作和探究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如通过画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通过拉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等。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画一画、摆一摆、看一看、找一找、拉一拉、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中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p><p>2.以“探究”的方式组织活动。</p><p>《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设一个发展的空间。本节课中组织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力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底和高时,先让学生动手画高、指高,再让学生找出三角形一共有几组底和高。每一个活动都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从而掌握新知。</p></td></tr><tr><td width="86"><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98"><p>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p><p>学生准备:木条(或硬纸条)钉成的三角形和四边形框架</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84"><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86"><p>教学环节</p></td><td width="208"><p>教师指导</p></td><td width="208"><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82"><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86"><p>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4分钟)</p></td><td width="208"><p>1.引导学生回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p><p>2.引入情境,揭示课题。</p></td><td width="208"><p>1.思考并回答问题。</p><p>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p></td><td width="182"><p>1.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说一说你对三角形的认识。</p></td></tr><tr><td width="86"><p>二、尝试探究,操作感知。(20分钟)</p></td><td width="208"><p>1.组织学生画一画、摆一摆,概括三角形的概念。</p><p>2.介绍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表示方法。(学生汇报后板书)</p><p></p><p>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并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p><p>(1)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p><p></p><p>(2)指导学生画出三角形的高,并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三角形一共有几条高。</p><p>4.动手操作、体验,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p><p>(1)出示图片,组织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有什么作用?</p><p>(2)组织学生动手分别拉一拉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p><p>(3)想一想:怎样让四边形也稳定?</p><p>(4)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性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出示课堂活动卡)</p></td><td width="208"><p>1.同桌互相说说画三角形应该注意什么,明确三角形的概念: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p><p>2.汇报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及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可以分别用字母A、B、C表示,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p><p>3.小组合作学习。</p><p>(1)明确三角形的底和高。</p><p>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p><p>(2)先在三角形中画高,然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三角形一共有3条高。</p><p>4.小组合作学习。</p><p>(1)看图,找出三角形,交流有什么作用。(不易变形)</p><p>(2)动手操作,体验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有什么不同。</p><p>(3)小组交流,汇报想法。</p><p>(4)交流总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列举生活中的例子。</p></td><td width="182"><p>2.下面哪个图形是三角形?</p><p></p><p>3.填空。</p><p>(1)由3条线段()的图形叫做三角形。</p><p>(2)一个三角形有()个顶点、()条边、()个角。</p><p>(3)自行车的车架是三角形的,这运用了三角形的()性。</p></td></tr><tr><td width="86"><p>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2分钟)</p></td><td width="208"><p>1.判断。</p><p>(1)由3条边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p><p>(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p><p>(3)三角形有无数条高。()</p><p>2.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p></td><td width="208"><p>1.独立完成后汇报。</p><p>2.独立完成,展示交流,集体订正。</p></td><td width="182"><p>4.下面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画对了吗?</p><p></p></td></tr><tr><td width="86"><p>四、课堂总结。(4分钟)</p></td><td width="208"><p>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208"><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82"> </td></tr><tr><td width="86"><p>教师批注</p></td><td width="208"> </td><td width="208"> </td><td width="182"> </td></tr></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