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
<p>教学目标:</p><p>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p><p>2、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p>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p><p>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p><p>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p><p>一、情境引入:</p><p>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p><p>同学们掌声欢迎。</p><p>1、教师讲述:聪聪、明明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聪聪对明明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明明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p><p>61-58、81-56</p><p>68-51、81-65</p><p>68-15、85-61</p><p>65-18、85-16</p><p>86-15</p><p>86-51</p><p>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聪聪、明明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p><p>【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p><p>2、明确课题。</p><p>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p><p>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p><p>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p><p>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p><p>【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p><p>二、展开:</p><p>1、猜测活动。</p><p>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p><p>2、试一试。</p><p>用竖式计算58-16和56-18。不会做的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做。(指名板演、随练)</p><p>3、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p><p>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p><p>【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p><p>4、大家讨论。</p><p>怎样计算56-18的?(这里讨论一定要充分,随机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p><p>(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p><p>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p><p>(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