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3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册解决问题

<p>教学目标</p><p>1.知识目标: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p><p>2.能力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p><p>3.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p><p>教学内容</p><p>第19~20页</p><p>教学、学具准备</p><p>教具:课件(小朋友游戏图),写有解决问题的课题题目。用来进行小组评价的三星(智慧星、创新星、合作星。)</p><p>学具:每组1块小黑板,1枝白板笔。用来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小印章。</p><p>教学设计</p><p>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p><p>1.教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小客人,让我们一起请出他们吧!</p><p>(出示课件:学生活动图)</p><p>2.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p><p>学生可能说: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草地上玩,有的在准备踢足球,有的在玩丢手绢的游戏,有的在玩捉迷藏的游戏。</p><p>3.教师:这些小朋友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呢!你能根据他们的活动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会自信地说:能。)</p><p>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根据活动中已告诉的信息试着提出数学问题,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最好?</p><p>4.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能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又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p><p>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p><p>生1:丢手绢的活动中,有8个女同学,有6个男同学。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同学?</p><p>生2:我们来看踢足球的活动,要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还要来几人?</p><p>生3:我们来看捉迷藏的活动,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6人,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是:藏起来几人?</p><p>6.教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三个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学生会很自信地说:能。)</p><p>教师: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请每个小组任选一个问题来解答。</p><p>(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p><p>教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说给大家听。</p><p>7.小组汇报。(采用学生互相提问的形式,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p><p>a.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捉迷藏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3-6=7</p><p>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p><p>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藏起来几人,必须从参加捉迷藏的13人中去掉找人的6个人,剩下的就是藏起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p><p>学生3:算式中的13、6和7分别代表什么?</p><p>学生4:13代表玩捉迷藏的总人数,6代表找人的6个人,7代表藏起来的人数。</p><p>b.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踢足球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16-9=7。</p><p>学生1:你为什么用减法?</p><p>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还要来几人,必须从要参加踢足球的16人中去掉已经来了的9人,剩下的就是还要来的人数,所以用减法。</p><p>学生3:算式中的16、9和7分别代表什么?</p><p>学生4:16代表要参加踢足球的总人数,9代表已经来了的9人,7代表还要来的人数。</p><p>c.学生:我们组解决的是丢手绢的问题,列出的算式是:8+6=14</p><p>学生1:你为什么用加法?</p><p>学生2:因为要想知道玩丢手绢的一共有多少个人,必须把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合起来,就是总人数,所以用加法。</p><p>学生3:算式中的8、6和14分别代表什么?</p><p>学生4:8代表要女同学的人数,6代表男同学的人数,14代表参加丢手绢游戏的总人数。</p><p>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能够说明白的小组可以得到合作星。</p><p>[利用教材主题图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课件,创设动态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自然地引入了新知。在学习新知部分,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来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p><p>巩固反馈 深化新知</p><p>1.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想来咱们班作客,都等急了,让我们再把小动物请出来,好吗?(课件出示:第20页的小动物图)</p><p>2.都有哪些小动物呀?(生:有小鸟、小鹿和小鱼。)</p><p>看着这幅画面,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p><p>3.小组汇报。</p><p>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这时,每当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课件中可以把学生提问的部分闪动几次,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的明确所提问题。)</p><p>a.树上还有几只小鸟?</p><p>b.草地上还有几只小鹿?</p><p>c.还有几条小鱼?</p><p>d.飞走了几只小鸟?</p><p>e.跑了几只小鹿?</p><p>f.游走了几条小鱼?</p><p></p><p>4.你能又对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吗?请你拿出练习纸自己完成。</p><p>5.集体订正,同学互评。</p><p>知识应用 体验成功</p><p>教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而且做得又对又快。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你能发现吗?</p><p>和同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p><p>例如:</p><p>1.观察小旗。</p><p>2.观察其中两个组的人数。(可以按组来分,也可以按男女来分)</p><p></p><p>小结</p><p>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p><p>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说一说。</p><p>2.教师总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大家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出示课题:解决问题)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