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14 16:22:28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

<p></p><table cellspacing="0"><tbody><tr><td width="86"><p>课题</p></td><td width="208"><p>长方体的认识</p></td><td width="208"><p>课型</p></td><td width="182"><p>新授课</p></td></tr><tr><td width="86"><p>设计说明</p></td><td colspan="3" width="598"><p>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探究立体图形,他们的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过程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工夫。本设计遵循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一步,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p><p>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p><p>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长方体的表象,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p><p>2.给学生提供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p><p>本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探究长方体特征这个环节中,首先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建立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具体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实物并结合教材中的表格说一说长方体有哪些特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数长方体的面、棱这个环节中,注意让学生展现数面、棱的不同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不同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p></td></tr><tr><td width="86"><p>课前准备</p></td><td colspan="3" width="598"><p>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铁丝框架</p><p>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的长方体纸盒等实物铁丝</p></td></tr><tr><td colspan="4" width="684"><p>教学过程</p></td></tr><tr><td width="86"><p>教学环节</p></td><td width="208"><p>教师指导</p></td><td width="208"><p>学生活动</p></td><td width="182"><p>效果检测</p></td></tr><tr><td width="86"><p>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5分钟)</p></td><td width="208"><p>1.复习。</p><p>组织学生将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p><p>2.组织学生交流对生活中长方体的认识。</p><p>3.引入新课。</p><p>这些大小不一的物体都是长方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p></td><td width="208"><p>1.根据已有的经验,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并汇报分类的结果:平面图形一类,立体图形一类,然后交流这样分的理由。</p><p>2.回忆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全班交流对长方体的认识。</p><p>3.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p></td><td width="182"><p>1.分一分,填一填。(填序号)</p><p></p><p>上面的图形中,平面图形有____________;立体图形有____________。</p></td></tr><tr><td width="86"><p>二、实物感知,概括长方体的特征。(15分钟)</p></td><td width="208"><p>1.整体感知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p><p>(1)组织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长方体的面。</p><p>(2)指导学生找出自己手中长方体的棱,感知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p><p>(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p><p>2.探究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p><p>(1)指导学生数出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数量。</p><p>(2)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学具,初步发现在同一个长方体中,哪些棱的长度相等?哪些面完全相同?并提出猜想。</p><p>(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验证猜想。</p><p>(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p></td><td width="208"><p>1.(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实物,动手摸一摸,感知长方体的面。</p><p>(2)先认真倾听老师的介绍,再动手找出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棱。</p><p>(3)先观察长方体,再动手指一指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感知长方体的顶点。</p><p>2.(1)汇报交流:长方体有8个顶点;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12条棱,一般分成3组,每组有4条棱。</p><p>(2)观察后提出猜想。</p><p>猜想一:相对的棱长度相等。</p><p>猜想二:相对的面完全相同。</p><p>(3)动手实践,在小组内通过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验证猜想。</p><p>(4)讨论后归纳出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p></td><td width="182"><p>2.填空。</p><p>(1)长方体有()个面,()条棱,()个顶点。</p><p>(2)长方体相对的面(),相对的棱()。</p><p>(3)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有()个面是正方形。</p><p>3.判断。</p><p>(1)凡是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物体都是长方体。()</p><p>(2)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p><p>(3)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p><p>(4)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p></td></tr><tr><td width="86"><p>三、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的长、宽和高。(10分钟)</p></td><td width="208"><p>1.指导学生用铁丝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p><p>2.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组棱的长度有什么关系?</p><p>3.(出示长方体铁丝框架)组织学生讨论:做这个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p><p>4.课件出示: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p></td><td width="208"><p>1.积极动脑思考,想出做得快的办法。</p><p>2.通过动手操作,可能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p><p>3.先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铁丝框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p><p>4.先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然后在学具上辨认长方体的长、宽、高,并在小组内交流。</p></td><td width="182"><p>4.选择。</p><p>(1)下列物体中,形状不是长方体的是()。</p><p>A.火柴盒B.红砖</p><p>C.茶杯D.木箱</p><p>(2)长方体的12条棱中,高有()条。</p><p>A.4B.6</p><p>C.8D.12</p></td></tr><tr><td width="86"><p>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7分钟)</p></td><td width="208"><p>1.深入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铁丝框架,量出它的长、宽、高。</p><p>2.完成教材21页1题。</p><p>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及哪些面的形状是相同的。</p></td><td width="208"><p>1.按老师的要求,先固定长方体铁丝框架的位置,再指一指它的长、宽、高,然后量出它的长、宽、高,最后集体交流。</p><p>2.先分析题意,然后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的活动,逐步理解所学知识。</p></td><td width="182"><p>5.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4 dm,它的长是5 dm,宽是4 dm,高是多少分米?</p></td></tr><tr><td width="86"><p>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p></td><td width="208"><p>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有了哪些新的认识?</p><p>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p></td><td width="208"><p>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p></td><td width="182"> </td></tr><tr><td width="86"><p>教师批注</p></td><td width="208"> </td><td width="208"> </td><td width="182"> </td></tr></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