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设计
<p></p><p>设计说明</p><p>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探索空间。</p><p>《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本节课的教学从复习通分入手,让学生在复习概念与练习题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在教学新知时,创设生活中的情境,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垃圾入手,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要求他们算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部分占了几分之几,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p><p>2.信息、资源的使用,促使有效教学。</p><p>《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设计借助课件等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用信息,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p><p>学生准备练习题卡</p><p>教学过程</p><p>⊙旧知铺垫</p><p>1.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p><p></p><p></p><p>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p><p>和和和</p><p>思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公分母15,20和24是怎样得到的?</p><p>3.计算。</p><p>+=-=</p><p>思考: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p><p>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一方面巩固学过的知识,一方面为学习新知作铺垫。</p><p>⊙自主探究,掌握算法</p><p>1.创设情境,探究异分母分数的加法。</p><p>前不久从报纸上看到一个关于生活垃圾的统计图(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p><p></p><p></p><p>师:这是一个扇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p><p>(1)纸张占生活垃圾的,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废金属等占生活垃圾的,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p><p>(2)纸张和食品残渣占生活垃圾的分率最多,危险垃圾占生活垃圾的分率最少。</p><p>问题(1):纸张和废金属等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p><p>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扩大视野,唤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p><p>2.探究“+”的计算方法。</p><p>(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和的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再尝试计算+。(老师巡视,然后将学生写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p><p>①+=+==</p><p></p><p>②+=+=</p><p>③+===</p><p>(2)集体评价。</p><p>让学生分别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评价,达成共识:第一种算法正确,但不简便,将和通分时,没有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而是找它们的公倍数,所以计算时数据较大,结果还要约分。第二种算法既正确又简便,先找10和4的最小公倍数,通分后再相加。第三种算法不对,算理错了。</p><p>(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集体评价的基础上,用课件动态显示+的计算过程,边演示边说明:由于10和4的最小公倍数是20,所以变成,变成,+=+=。</p><p></p><p>师:通过计算+,谁来说一说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应该怎样计算?</p><p>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表述的语言和教材上的文字语言进行对照,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归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p><p>3.探究“-”的计算方法。</p><p>师:异分母分数相加我们会计算了,那么异分母分数相减应该怎么算呢?</p><p>问题(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p><p>因为>,所以食品残渣多,食品残渣比危险垃圾多占生活垃圾总量的-,那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计算?</p><p>小组讨论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后找学生汇报。</p><p></p><p>在学生说算法的基础上,老师引导归纳:异分母分数相减,也是先通分再相减。</p><p>尝试练习:-。</p><p>通过计算,你能归纳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吗?(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p><p>师:异分母分数减法的验算应该怎么做呢?</p><p>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94页1题。</p><p></p><p>师: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那么怎样验算+和-呢?</p><p>师:加、减法验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重算法(将原式再算一遍),另一种是逆算法。逆算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减数+差=被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学生独立完成验算,老师巡视指导,指名板演验算过程,集体反馈。</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