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设计
<p></p><p>设计说明</p><p>1.加强动手操作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p><p>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天平平衡的原理,加强对用天平称物和画图的动手操作训练。使学生经历称物、分轻重的过程,了解和思考称物的不同情况,逐步把思维条理化、逻辑化,并想办法用图示表示出来,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p><p>2.自主探索,体会优化思想。</p><p>本设计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试验、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如何分份是优化“找次品”方法的关键,从而总结出最佳的分份方法和最佳的图示方法,渗透优化思想。</p><p>课前准备</p><p>教师准备PPT课件天平药瓶</p><p>学生准备天平</p><p>教学过程</p><p>⊙情境导入,激发兴趣</p><p>1.你们每天上学通常要走哪条路?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p><p></p><p></p><p>(生自主回答)</p><p>2.你们真聪明,在平时做事的时候就能选择最简便的方法。在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通常都有一种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我们把它叫最优化的方法。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优化的思想走进课堂。(师出示2瓶钙片)</p><p>师:老师这里有2瓶钙片,其中有1瓶少了3片,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我把它找出来呢?(生回答想法)</p><p>师:老师准备了一架天平。如果在天平左右两边的托盘里放上质量相同的物品,天平就会平衡;如果一边重一边轻,那重的一边就会沉下去,轻的一边就会翘起来。今天我们就借助天平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p><p>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次品的特点发现用天平“称”的方法,知道并不需要称出每个物品的具体质量,而只要根据天平的平衡情况对托盘两端的物品进行判断就可以了。</p><p>⊙实践操作,自主探究</p><p></p><p>1.提出探究要求。</p><p>师:同学们很容易就从2瓶钙片中把这瓶次品找到了,如果是3瓶钙片,你还能从中找到这瓶次品吗?同桌可以用学具摆一摆,试一试。</p><p>2.动手操作,汇报方法。</p><p>学生动手试验后汇报。(先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上1瓶钙片,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端就一定是次品了)</p><p>3.总结归纳记录的方法。</p><p>组织学生把用天平称的过程用图表记录下来。</p><p>⊙合作交流,研究探讨</p><p>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容易就从3瓶钙片中找到了次品,其实你们已经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教材中例1所提出的问题。那么,例2又向我们提出了哪些问题呢?</p><p>1.理解题意,动手操作。</p><p></p><p>(1)先让学生读题,说说“至少”的含义。</p><p>(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和表格表示摆的过程,完成下表。</p><p>(合作要求:2名同学摆学具,1名同学用图示法作记录,1名同学填表)</p><p> </p><p>……</p><table cellspacing="0" bgcolor="transparent"><tbody><tr><td width="190"><p>每次每边放的个数</p></td><td width="190"><p>分成的份数</p></td><td width="190"><p>至少要称的次数</p></td></tr><tr><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r><tr><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r><tr><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r><tr><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d width="190"> </td></tr></tbody></table>
页:
[1]